2005年8月7日星期日 上午  11:19

 

你的韌性夠強嗎?

---黑暗也是一種力量

---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堅強

      (上述兩句話是兩本書的書名)

某些時刻,生命是需要一些堅持,加油啊!

 

我對你最後的疼愛,就是把手放開---有時,我們不自覺的只關注自己付出的愛,卻忽略了對方的承受度,是吧?

                (聯合報8/6)

 

對於人生,計較什麼呢?

---死亡之前,人人平等.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

流言流語,無關緊要的就放置一旁吧!抓住你覺得重要的,你認為在意的,全心全力去追求!

如此,生命的負面情懷,豈是那麼容易入侵...

 

對於生命,

你是熱情?或悲情?---熱情多一些,人生也會多一些喜悅,是吧!?

 

想什麼,就去做吧!---(只要不傷害人)只為人生太短.

 

氣定神閒,無(太過)求無(太過)爭,也是一種人生的追求.

 

能愛別人的,就去愛吧!無能為力的,就隨他去吧!---人生載不動太多愁的.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02 Mon 2007 17:18
  • 如果

人往往就是這樣
犯了錯
做了不該做的事
經歷不愉快的事
到最後一刻
知錯了
後悔了
就在這一刻
才會想起"如果"這兩個字
如果當初沒有...
現在就不會...
爲何要有"如果"呢
爲何不能在事情發生以前
去避免或阻止呢
爲何要到後來才想說"如果"
或許這樣我們才會從中領悟
從中學習
難道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經一事長一智嗎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年6月1日星期三 下午  7:23

 

有時候,不在乎反而是一種強大的推力.

 

在忙碌競爭的環境,有時是很難不在乎誰高誰低?誰上誰下?誰多誰少?誰優誰劣?誰真誰假?----

於是,貪嗔痴的情形就漸漸浮現,煩亂你心.

 

有言道:人到無求品自高(當然這種境界是比較高,比較出世,比較脫俗的)

但,人是可以學著比較不要去太在意短期得到的名,或利,或權,或錢(太多也不一定快樂,太少則有點勉強與虛假),

而把精神花在專注認真投入眼前的工作上,怎樣做的更好,更純熟,更周全,更有發展性.

我想這樣是比較好,也比較務實的.是吧?

 

終究,老天是會疼憨人,辛勤耕耘的不會沒有收獲的.

精神上的,內在的,有時就是勝過物質上的,外在的鼓舞,

人生的價值因此而顯現.

 

我這麼說,這麼寫,你是否了解?----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年5月31日星期二 上午  6:32

 

 

工作中,偶爾

 

拉拉筋骨動動身,

轉轉位子換換牆,

抬抬頭頭看看人,

做做整理暖暖身,

調調呼吸喘喘氣,

跳脫平常變變腦.....

 

生活中,偶爾

看看天空走走路,

望望大海擴擴胸,

爬爬小山調調氣,

聽聽音樂靜靜心,

讀讀閒書解解悶,

唱唱歌兒開開喉,

動動身體養養身.....

 

偶爾

想一些不一樣的事,

說一些不一樣的話,

做一些不一樣的活,

接觸一下平常不常接觸的人.事.物,

 

再回到工作,再回到生活,也會是挺驚奇的,並更專心,更投注在工作上,生活上.---是吧?

如果不是,.....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這人人都會說也很能說的時代,行動力不免被忽略,
如何「知行合一,劍及履及」確實是建立競爭力的關鍵.
我想這正是本書發行後廣受大家認同與肯定的重要原因.
 
執行力之後呢?
在這個多數人都想強出頭的社會,為達目的,各種方式就層出不窮.
若只限於個人的表現,未免可惜.
若要發揮更大的力量,我想有一個很重要很重要的必備條件就是---團結力,團結力,團結力.
 
一個是其來已久,相處多年,也面臨新舊交替的採礦團隊;
一個是已有團隊基礎,但工作處境複雜,在時間/成本/品質交夾中求生,並不免有優勝劣敗之人員流動的工程團隊;
一個是短期崛起,來自四面八方的組成份子在異地共同打拼的混凝土團隊;
一個是各單位性質迥異的總管理處團隊.
 
各部門內如何團結一致,奮力作戰?
跨部門外如何溝通分享,攜手成長?
 
我想團隊合作可能是我們眼前可以強化並建立的教育訓練課題及未來大家一起努力方向.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3年12月2日星期二 上午 9:12

這個年代,我們面對了很多的選擇---
選擇資訊,選擇學校,選擇公司,選擇朋友,選擇配偶,選擇.....
永遠是選擇再選擇.
 
什麼要取,
什麼要捨,
取捨之間,決定了我們這一生的變化.
 
請試著不斷去傾聽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這一生什麼對你是最重要的),
尋找那自己真正需要,也真正適合自己的something,
那你人生的方向便呼之欲出.
當方向浮現時,
未來,在你面臨選擇時,將不會太猶豫,太徬徨,太迷惑.
也會有比較清楚的依循,
也會比別人更容易獲致成功.
 
人,一生時間有限,趕快找到自己的方向,盡情發揮吧......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年7月13日星期三 上午  9:56

 

你,在乎別人的看法嗎?

你,喜歡一意孤行嗎?(有時行得通,有時窒礙難行)

你,認為一個人行事比較自在嗎?

你,了解如何與人溝通合作,成就更大事蹟嗎?

.....

 

也許,你是比較習慣單槍匹馬,完成一些屬於個人性,創作性或...的事,

但,不可否認,少有人能離群索居,也必然會有與別人一起相處共事的機會.

 

人與人相處,常常是非常微妙的,有時也是非常難以捉摸的,

有時你走近了,恰逢其時;有時你走近了,卻又偏偏背你遠去.

有時你走遠了,他緊緊相隨;有時你走遠了,他也走向另一頭不再回頭.

 

在一起是不是緣份,我想應該算是吧.

只是

有時是愉快喜悅的交集,有時卻是相怨痛苦的緣生.

有時是我們可以掌控的,有時卻是無心鑄成的....

想太多太傷神,

以平常心.自然心處之,並盡所能的溝通再溝通.

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立場,試著理解對方的想法與作為.

(別小看了溝通,人常常不經意中會選擇性的去說,選擇性的去聽,

 於是雞同鴨講的情形就屢見不鮮,會錯意,誤其行也就這樣誕生)

 

至少在溝通努力之後,若難見其成,且隨他去吧!

---這,就是人與人!???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年3月15日星期四 下午  10:44

 

人生短短

何苦讓憂愁 傷痛 絕望 焦慮 忌妒 仇恨 怨懟 怒氣 孤單...等情緒  

在你寶貴的生命時光中

無謂又浪費的盤據不去

 

最近西方心理學興起了一派"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一切向正面看

一切向積極走

一切向光明瞧

一切持包容心

一切持精進心

一切持關懷心

 

不斷的探索

不斷的前進

 

心正向了

世界也正向了

(連死亡都會成為正向,因為他本來就是人生自然不過的事實了)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07/05/30 16:30”

一項十大憂鬱症新聞今天公佈,結果發現自殺新聞比例就佔了四則,而據統計,台灣每年新增有約八萬名的憂鬱症患者,有鑑於患者主動求援、與就醫回診的比率偏低,「肯愛協會」與「台灣大哥大基金會」共同推動關懷計畫,希望透過講座與溫馨電話輔導等方式,關懷與傾聽鼓勵病患積極走出憂鬱。(徐韻翔報導)

95年十大憂鬱症新聞票選活動公佈結果,在一千多則的相關新聞當中,票選出最心疼與最溫馨的各五則,包括資深演員葉雯疑似投海自殺、憂鬱教師勒死腦麻盲女兒等新聞,都進入排行榜裡。

台灣大哥大基金會秘書長阮淑祥表示,從十大新聞中,可以發現,光是自殺新聞就占了四則,而自殺民眾中,有七成其實有精神疾病,特別是憂鬱症,此外,據統計,過去六年國內新增的憂鬱症患者,人數逐年增加有三倍之多,每年約新增八萬名,加上這些患者主動就醫與回診率都偏低,實在令人憂心。

肯愛協會秘書長蘇禾也舉出,協會的溫馨輔導電話統計,發現六千人次的電話,有四千六百多通是社福人員主動撥打出去,顯示憂鬱症患者主動求助的比例非常低,他呼籲,憂鬱症患者應該要勇於面對,不要封閉自己,身邊的親友也要適時多給予關懷,多傾聽他們的心事。

肯愛協會與台灣大哥大基金會也將持續推動關懷計畫,透過包括溫馨講座與支持團聚和輔導電話等方式,服務患者與家屬,希望協助他們一起走出憂鬱迎向陽光。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07/02/26 00:00
 

人口蕭條比經濟蕭條更令人恐慌。
2005年耶誕節開始,一場革命自日本各角落、各階層揭竿而起。
上至國家首相、立法機關,到商界企業、新聞媒體,乃至於市井小民,無不傾全力「備戰」,因為,人口減少、人口老化的警鐘,竟提早兩年響起——2600萬老人的照護、10年不足400萬勞動力的缺口,
還有年輕人退休日益困難的問題……。
這一響警鐘,敲醒日本舉國啟動不老革命的共識——讓老人不老、讓人口不老、讓競爭力不老!
政府推動老人介護強制險,宣布搶救300萬勞動力的決心。
企業實施體恤方案,給員工時間、補助,希望藉以鼓勵生育。
民間社團更是自立自強,彼此交換時間貨幣,交換關注與勞務。
這一響警鐘,也把警訊傳到台灣來。
生育率比日本還低的台灣,十年後人口也將開始減少。
如何應對?日本經驗,給台灣借鏡。

越洋直擊/日本人口減少的新時代

「如果以1996年的出生率與死亡率為基準的話,到2100年時,日本人口會從1億2000多萬
降低至4900萬;3000年時將剩下500人;再到3500年時,將僅存1人。」——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

棘手!人口蕭條更令人恐慌

從2002年來,日本經濟逐漸復甦;二次大戰後最年輕的51歲新科總理安倍晉三,自去年9月上台以來,也展現出新活力……。
但其實這一年多來,日本社會一直有個潛在的深層隱憂,揮之不去。
而同樣的隱憂在約十年後,也將襲擊台灣。

現象〉50年少3000萬人,老年比例達四成

就在2005年聖誕節前夕,街頭巷尾聖誕歌響個不停,1億2000多萬個日本人正在規劃一整年最重要的跨! 年長該如何度過時,12月22日晚間電視新聞裡,厚生勞動省宣布:從2005年起,日本正式變成一個人口減少的國家;該年度人口減少近2萬人。
最讓日本人恐慌的是,厚生省試算,到2055年,日本人口將剩下不到9000萬人,比現在減少約3000多萬,而且老化程度將超過40%,到那時候每迎面走過來的十個日本人,就有四個是65歲以上的高齡者。
這個消息對目前65歲以上人口已占總人口近20%、高齡人口總數近2600萬人,老人總數已比台灣總人口數還要多的日本而言,無異雪上加霜。
老化、少子、再加上人口逐漸凋零減少,日本的未來該怎麼辦?
12月22日晚上看到新聞時,住在東京的安福清子,跟許多日本市井小民一樣不禁深皺眉頭。60歲的她當年一結婚就生小孩,但現在她的長子結婚都四年了,還不想生小孩;小兒子更遲遲不婚。「人口減少是大家不婚、不生小孩造成的,我家也是這樣,我都懷疑能不能抱到孫子!」安福清子感歎。

隱憂〉勞動力下降、經濟體衰退、政府破產

退休後離開日本、定居台灣花蓮的64歲丸山忠夫,回憶一年前透過衛星電視看到這個新聞時,臉上立即失去了笑容。還在領日本老人年金的他,第一個反應是,「年輕人愈來愈少,沒有人繳稅,我的年金恐怕也會愈來愈少,日子難過囉!」
第二天日本各大報紙,《讀賣新聞》《日經新聞》《產經新聞》《每日新聞》等都以頭條報導這個日本最新、最棘手的頭痛問題。NHK、TBS等重要電視台也紛紛邀請人口專家預測20年後的日本。
2006年新總理安倍晉三就職時,企業界對他的建言也大多與人口、老化減少有關。
「人民可能被過去兩年的經濟成長矇蔽了,以為日本已經走出蕭條,事實上日本需要創造一個新的經濟體制,否! 無法持續成長。我們應該開放移民到日本來,」前新力(SONY)執行長出井伸之說。
「目前日本人最深層的憂慮,就是無法過有品質的退休生活。政府赤字、預算不足的退休年金都需要改革,」美林証券東京首席經濟學家柯爾(Jasper Koll)說。

革命!舉「日」參與的人口加法

自從人口減少的訊息發布後,一年多來,日本政府、企業到民間組織、以及一般個人,幾乎「全民總動員」地積極抗老,一場「人口的加法革命」正在日本各個角落蔓延開來。

凝共識〉政壇、企業、媒體、社團總動員

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蕭萬長,近幾年積極推動台灣與日本科技交流,每年至少訪問日本四次,他的感受是,「我每次去,看他們的報紙、電視,跟日本企業領導人談,幾乎每天都在灌輸這件事情關係到國家未來的發展,整個社會對這件事情是有共識的,一直不斷提出新的對策。」
蕭萬長觀察,日本職場向來重男輕女,但為了因應人口及勞動力減少的新時代,也開始推動兩性工作平權,甚至在公司內附設托兒所,希望吸引女性就業。「日本企業過去是多麼的嚴肅,哪來這樣的溫情主義?但是現在也不得不,」蕭萬長笑說。
台灣老人比例今年將超過10%,再過十年左右,也將邁向人口減少的新時代。「跟日本比起來,台灣的警覺性與積極性都不夠,」蕭萬長說。
台灣駐日代表許世楷也觀察到,日本政府非常積極想要克服老化、少子危機,2003年甚至在內閣府總理下增設「少子化擔當大臣」一職。
而這一年來報紙頭條常常都是少子、老化、人口減少的相關報導,日本把這個問題幾乎當成國家的頭條大事在處理。
有一次一則新聞,還讓許世楷深深感動。由於日本街頭上看得到的孕! 婦、孩比以往少很多,公園裡曬太陽的老人已經超過嬉戲的兒童,有一次一位老人家竟然對公園裡玩耍的小孩子敬禮,說「謝謝你,謝謝你來到這個世界。」那報導不知讓多少日本人欷噓。

擬對策〉從抗老術、催生令開始著手

嚴格說起來,日本人從1990年代初期,就已經在抗老了。只是儘管步步為營,人口減少仍然比厚生省原先預期的2007年,還要早兩年發生。
過去十幾年來,日本就一直被全世界公認是人口老化最快速的國家。一來因為戰後生活條件大幅改善,日本平均每人壽命延長到80多歲,堪稱世界最長壽的國家;但同時,子女出生率卻又快速下降。
1947年~1949年的戰後嬰兒潮,日本一個婦女生育4.32個小孩;1990年前後,已經下降到1.54個;到1996年只剩1.41個;直到2005年底再下探到1.26個。
老人長壽加上生育減少,問題愈來愈嚴重,「對於老人我們不能說減少就能減少,不但不能統統抓去消滅,還要好好安養他們,」一位日本政府官員開玩笑地說,因此應付人口問題只剩下鼓勵婦女生育了。
從1994年開始,日本老人人口已占總人口14%。勞動厚生省便推出第一代鼓勵生育計畫。至今十幾年來,日本政府對於老化少子政策,可說一波接一波,愈來愈猛,牽涉的層面也愈來愈廣。從鼓勵生育,延伸到勞動政策、老人安養、老人介護(照護)保險,甚至正熱絡討論該不該開放移民。

拉抬生兒意願,厚生勞動省推「天使計畫」

在鼓勵生育方面,十幾年來日本政府不斷加碼,希望年輕人可以無憂無慮的多多生小孩。
1994年,厚生勞動省推出的第一代「天使計畫」,著重在增加便宜而方便的幼兒托育體系,讓年輕夫婦安心生小孩。十年來日本全國約增加了50萬個托兒設施名! ,但是出生率依舊下降。
到了1999年,天使計畫再加碼為「新天使計畫」。除了強化托兒所等設施外,同時以政府的力量鼓勵日本人追求工作與家庭的平衡。
「因為日本上班族工作時間都太長了,沒有家庭生活,男生平均每天帶小孩時間只有48分鐘、做家事時間只有25分鐘,沒有幫手,讓太太們也都不想生小孩,」內閣府少子化擔當參事官補佐田中茂樹,翻開人口白皮書的統計表笑著說。
為了鼓勵工作與生活平衡,厚生省在1998年設立了日本企業重視的「家庭友善獎」(Family Friendly Award),讓員工在工作與家庭間取得平衡。
政府對育嬰假與福利也是愈來愈高。
原本日本已經有法令規定,女性生育時,可向企業請一年育嬰假,但是沒有薪水。1994年推動天使計畫時,改為可領1∕4薪水;到2001年再加碼為可領40%薪水;今年10月起,甚至要再提高到50%。
「50%還是不高啦,瑞典婦女生小孩,可以在家一年領七成到八成的薪水,歐洲做的比日本多太多了,」田中茂樹說

加碼育兒資金,政府1.7兆支援準爸媽

2003年,政府再通過「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在內閣府直接成立少子化部門,甚至後來增設少子化大臣一職,再次加碼鼓勵生育相關措施。
今年初《遠見》記者訪問日本,內閣府正計畫從4月起,正式啟動預算高達1.7兆日圓(約5100億台幣)的鼓勵生育計畫。
「像這麼大的預算還沒有見過,」官員田中茂樹說。新計畫將從婦女懷孕開始,到產檢、生產、托兒、養育、小孩求學等,政府將全面介入補助。
最大的一筆費用將是,新生兒及未滿兩歲的幼童,每個月政府會發給父母5000日圓的育兒金,第三胎將發1萬日圓,直到小孩滿12歲為止。
又如孕婦產檢,以前有兩次免費,現! 在增到至少四次。而生產時的政府補助金將可達35萬日圓。
現在的日本可說是「求子若渴」。在1月12日的《日經新聞》頭條,報導政府正希望全國各地的商家,提供父母親享有購物折扣,全國各地響應的商家已經超過1萬個。
在各種誘因刺激下,2006年底日本出生率首見提升,新生兒比2005年增加2萬多個,「但是這會不會只是一時現象,我們還要再努力,」媒體透露日本政府的戒慎恐懼。

轉型!加與減後的日本新貌

鼓勵生育是日本抗老的最重要措施,但是隨著老化而來的各種問題,日本也是亦步亦趨在因應中。
例如,面對逐漸增加的老人,原本一直由稅收支應的老人福利,政府逐漸負擔不了。因此,1997年起日本積極參考國外作法,在2001年推動介護保險制度。
凡40歲以上,日本人都必須每月繳交費用,到年老有介護需求時即由政府支付一半以上的費用。
另外,人口減少還有一項深層的隱憂是,未來日本的工作人口也將大幅減少。

加人力〉300萬勞動力人口,迎戰團塊退休潮

日本第三大廣告公司ADK研發本部,近幾年來,一直深入專研老化議題如何影響民眾。ADK情報開發局長中川浩一拿出數據指出,在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47到1949年出生的人被稱為團塊世代,共有806萬人。若再加上前後兩年出生的廣義團塊世代,就超過1000萬人,「這群人是目前日本最有錢、最有經驗的一群人,」中川浩一說。
然而這1000萬、占日本勞動人口超過1∕10的企業精英,從今年起邁向60歲,陸續集體退休,對日本產業競爭力將帶來何種衝擊?
1月初的《日經新聞》,頭版頭條的標題寫著:「2007問題」。
台灣恩益禧(NEC)公司總經理垣村真一就說,「2007問題」已經成為日! 的專有名詞,代表團塊世代將從2007年集體退休,對日本很多公司的營運都將造成衝擊。
針對勞動力將不足問題,厚生勞動省也從去年開始擬定方案。據厚生省統計,到2015年時,日本勞動人口將減少405萬人,政府計畫從三方面下工夫,搶救至少300萬勞動力人口。
一是從目前高達200萬人、34歲以下的日本飛特族(Freeter;自由打工族)中,拉回至少80萬人變成全職員工;二是讓家庭婦女增加就業,找回130萬名勞動人口;三是讓日本老人可以再就業,目標約50萬人。
「這樣加起來,十年後只會少100萬人,至少不會短缺400萬名勞動力。其實很多人都想就業,政府都可協助,」厚生勞動省事務官足立匡志指出。

減束縛〉挑戰單純血統傳統,廣納外來人才

因應老化,政府除了全面總動員外,這個問題也正挑戰日本傳統的價值觀。
一直以來,日本非常堅持「單純血統」。中經院董事長蕭萬長就記得,越戰期間有很多越南難民逃出尋求庇護,像美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等國都願意接收難民,但日本人卻只願意出錢協助,不願意收容難民。
直到今日,日本不僅尚未開放藍領外勞,也少見白領外國精英。台灣都已經成立移民署了,但是,日本這個先進國家根本沒有這樣的部門,「從大學教授到企業主管,只能零星看到幾個外國人,99%都是日本人,」專研人口問題、以《人口減少經濟時代》一書成為日本經濟類暢銷書作家的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教授松谷明彥說,這是日本根深蒂固的民族性。
但是包括松谷明彥、前新力執行長出井伸之等日本有識之士,愈來愈多人在挑戰這個觀念。
「鼓勵生育效果終究有限,再怎麼提升婦女生育率,從1.26回升到1.45就達上限了吧!但是日本可生育的婦女總數! 是快在下降的啊,」松谷明彥從電腦裡找出數字支持他的論點——2000年時,日本25歲到39歲可生育婦女共1274萬人;今年剩下1194萬;再到2030年將剩下789萬。
「30年後,母體減少了500萬,人口減少是注定的啦,」松谷明彥認為政府除了鼓勵生育,更應該啟動優秀人才的移民政策,才是解決之道。
其實,過去十幾年來,日本的外國移民,已經悄悄在增加中。
三個月前美國《Newsweek》就以「這就是新日本」為標題,報導日本新移民面貌。報導指出,過去15年內日本外國人從88萬6000人,已經增加到200萬人,占總人口的1.7%。許多勞工是企業專案申請進來了,例如豐田汽車愛之廠區就引進5000位日本籍巴西後裔,彌補勞動力不足。
不過日本的外國人比例跟許多先進歐美國家比起來仍偏低。例如加拿大外國人占17.4%,美國10.4%,德國8.7%等,因此許多人希望更開放才對。

第三年紀價值觀,讓老人愈活愈年輕

老化危機,讓整個社會出現了總人口數超過2000萬、3000萬的長壽老人,這個事實也讓愈來日本人倡導新的人生價值觀。
開設企管顧問公司ODS、今年70多歲的山口峻宏就是知名的思想創新者。30年前他將「life style」(生活型態)的觀念第一次引進日本,十幾年後全日本人都知道這個詞的意義。
十幾年前當他自己也要邁向老年時,他自創「第三年紀」(The Third Age)來統稱退休高齡者。
在訪談中他反問記者,「中文有什麼更好的詞來形容老人嗎?」山口峻宏覺得,傳統使用的高齡者、老人、銀髮族這些字眼,都有負面涵義,因此他才要創一個更貼切的詞。
所謂第三年紀是指,人生的第一階段是被別人撫養與栽培;第二階段是要去貢獻給家庭與社會;到了第三階段:退休之後,就應該為! 己而。
自從創了第三年紀後,山口峻宏積極在日本社會推廣他的想法,鼓勵老人要自己過得好。他尤其建議一生只會工作的日本男人,退休之後應該學學日本女人,享受精緻的文化生活:美食、旅行、聽歌、票戲。

今天的日本,十年後的台灣

對於日本各企業摩拳擦掌欲爭取的老人商機,山口峻宏認為,文化產品的商機,應該會高過文明產品。因為這類產品大家都有了,但是文化產品,對日本退休男性來說,需求相當可觀。
像山口宏峻這樣鼓吹新生活價值觀的日本人,也愈來愈多。
儘管日本不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減少的國家,在1992年時,俄羅斯已經宣布人口正逐漸減少。但是日本絕對是全世界第一個同時面對快速老化、少子化與人口減少的國家。如何因應這個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與學習的焦點。
台灣會不會是繼日本之後,第二個面臨同樣問題的國家?
答案是極有可能,因為台灣的老化速度其實不下於日本。
2006年台灣婦女生育率只有1.12,比日本還要低(。預計台灣老人人口占比從10%到20%只需花20年時間,不僅比日本的21年還要快,更遠超過法國、瑞典、英美等先進國家。而且,預計約十年後,台灣也將進入人口減少的國家。
從今天的日本,看到十年後的台灣。但是日本從政府、企業、到個人,上上下下無時無刻在討論對策的氛圍,台灣卻還沒有。
台灣是不是也該趕快啟動人口的加法革命?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7.06.20 03:22 am
  

可能是受到經濟壓力或是追求自我的影響,國內婦女的勞動參與率去年再創新高,從廿六年前的百分之卅三點,一路上揚到去年的百分之四十八,大大改變原本「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

而且,經建會指出,擁有學齡前子女婦女,每年勞動參與率也是屢創新高,近廿六年來的增加幅度超過百分之百,由民國六十九年的百分之廿六,拉高到去年的百分之五十六。

官員解釋,可能一是因為經濟壓力沉重,使得已婚婦女不能放棄工作,必須分擔賺錢養家的責任,也使得國內雙薪家庭的比率日益升高;另一個原因是由於婦女教育程度日益提升,工作表現也不落人後,在考量機會成本後,委請專業托育照顧子女的費用,遠比擔任全職媽媽來得划算。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最新數據指出,去年台灣女性占就業人口比重,位居全球卅五,連續第四年超越日本、南韓,但在亞洲中,仍低於泰國、香港、新加坡。

結婚與生育是影響已婚婦女退出職場的兩大時間點,但經建會觀察長期趨勢發現,現代婦女不論有無子女,其勞參率長期出現攀升趨勢;其中,尤以有六歲以下小孩的婦女勞參率,廿六年來的增加幅度高達一倍。

經建會官員分析,一般說來,女性勞參率常會出現所謂的「雙峰現象」,就是一般女性在學校畢業後,就業意願通常會逐漸上升,直到結婚、生子後,又陸續退出職場,等到子女年齡漸長後,才又重返職場,這種就業雙峰現象以日本婦女最為典型。

官員表示,雙峰現象在台灣以四年級前的婦女比較明顯,五年級以後的已婚婦女,其勞參率在婚育年齡時,僅出現微幅變動。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超群/台北報導】
  勞委會一項調查指出,女性受雇者「一般疲勞」與「工作相關疲勞」指數均高於男性受雇者,且高階女主管或學歷高女性受雇者疲勞指數愈高。調查也發現,台灣勞動工時在全球五十個國家中,排名第三。

  勞委會委託台大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進行〈台灣受雇者疲勞分布狀況與相關因素〉調查,發現台灣勞工每周平均工時四十三小時,甚至有一二.七%男性、與九.一%女性高達四十九小時以上,疲勞指數也跟著升高。目前我國法定工時是,勞工兩周八十四小時,公務員每周四十小時。
 
  逾半每周工作超過四十小時


  調查指出,只有約五%受訪者每周工時少於四十小時,半數以上超過四十小時。洛桑管理學院年報指出,全球五十多個國家中,台灣工時之長排名第三,僅次於香港、印度。
  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科主任郭育良指出,由於社會文化差異,台灣社會比歐美國家更不重視「過勞」導致的職業病。
  研究指出,工時過長會增加工作者罹病風險,包括高血壓、急性心肌梗塞、職業傷災、職業疏忽等,工時過長對健康明顯有害。
  在疲勞指數上,男性以製造業、女性以服務業最高。整體而言,女性受雇者疲勞指數高於男性,尤其是高階女性主管、或大專以上教育程度,疲勞指數愈高。

  教育程度愈高女主管愈疲勞


  台灣從一九九○年以來的「過勞死」疑似個案也愈來愈多,包括官員、立委、企業主管、大學教授、 醫師、公務員、業務員、貨運司機等,顯示台灣社會呈現整體「過勞」,不限社會階層。
  研究指出,女性比男性疲勞,可能是中高職位競爭壓力 較大,且女性往往身兼多重角色,下班回家還有「第二班」,要兼顧家事、接小孩,為人妻為人母,角色多元,疲勞更甚。
  這份研究最近刊登在《台灣公共衛生雜誌》,共調查男性八九○六人,女性六三八二人,使用「丹麥哥本哈根疲勞量表」,詢問受訪者是否常覺得疲勞、常覺得體力透支等十二個問題。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新聞網  “2007/06/27 07:10” 記者: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主計處調查發現,目前有近八十萬的適婚女性找不到合適對象;同時,因結婚離職後的復職率也超過四成,創下近廿年來新高,顯示國內景氣欠佳,迫使雙薪家庭比率劇增。

近年來,由於國內婦女婚育與就業情況出現顯著變化,主計處特別以專案方式,結合內政部資料,對國內婦女大調查,最新報告指出,現階段國內適婚年齡女性(廿五到四十九歲)計有一百廿萬五千人,其中,有近八十萬的未婚女性,坦承「遇不到理想的適婚對象」。

官員分析,這種女性晚婚或不婚的現象,再加上女性教育程度不斷提升,使得國人生育率屢創新低,高齡產婦的比重也愈來愈高。

此外,國內已婚婦女因結婚離職後的復職率也高達百分之四十點九,創下近廿年來的新高紀錄,觀察歷史紀錄,國內婦女的婚後復職率向來都在兩成五左右徘徊,但最近六年內,突然飆升超過一成。

主計處官員提出可能解釋,國內男性愈來愈難找到理想工作,薪水也無法水漲船高,只好透過女性參與勞動市場彌補,也就是說,由於景氣欠佳,迫使雙薪家庭近年來激增;尤以學歷較低族群最為顯著。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前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
有一群青蛙在比賽誰能爬上最高的鐵塔,比賽開始了, 一大群的青蛙看著那高大的鐵塔議論紛紛:

「這太難了!我們絕對爬不到塔頂的 …… 」、「塔太高了!我們不可能成功 …… !」聽到這裡,有些青蛙便放棄了。看著那些仍然繼續爬的青蛙,大家又繼續說:「這太難了!沒有誰能爬上塔頂的 …… 」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越來越多的青蛙退出了比賽。
 
但有一隻卻越爬越高,最後當其他的青蛙都無法再前進的時候,牠卻成為唯一到達頂點的選手。
 
其他的青蛙都想知道,牠是怎麼做到的?於是便跑上前去詢問,才發現原來牠是個聾子!

朋友,你知道這個故事告訴你什麼嗎?是的,嘴巴是別人的,但人生卻是自己的!
 
雖然我們不必做個真正的聾子,但卻要永遠充滿希望、樂觀和積極,不要只聽那些消極、悲觀的話,因為他們只會潑別人的冷水,澆熄你的毅力。
 
要將充滿力量的話,時時記在心裡,因為這將影響你往後的一生。

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裡,即便是遭受旁人無情的冷落、批評、否定,甚至排擠,也不能表示你就必須哀聲歎氣、自怨自悲,唯一能否定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人嫁給誰都後悔?!?...男人不也是!

我常想,女人嫁給什麼樣的男人才能無怨無悔過一生,內心常常充滿服服貼貼的美麗感受呢?

嫁給有錢的男人,食有魚,出有車,豪華別墅,錦衣麗服,珠圍翠繞,暗香彌漫,這種日子應該很不錯的吧?

可是,男人掙錢需要時間和精力,有錢的男人不是錙銖必較的商人,就是忙於應酬的權貴。商人的腦子裏充滿利益,每天算計投入和產出,缺乏溫馨。許多年前的那個江州司馬早已看透了這種男人的本質——重利輕別離。

權貴男人的腦子裏充滿關係,每天衡量著該和誰近,該和誰遠,缺乏柔情。有錢的男人往往沒時間,會將女人冷落一邊。

嫁給這種男人的女人,等於嫁給電視機,嫁給美容院,要忍受長久的精神上的空虛,空有一份表面上的華麗,內心的苦澀有誰知道?

嫁給有閑的男人,每天都有人陪伴,他事情很少,記性好,你的生日,你們的結婚紀念日,甚至你媽媽的生日,他都會記得一清二楚。

他每天按時回家,還做得一手好菜,願意陪你逛商場,很會教育孩子。你每天生活在他的包圍之中,應該了無遺憾了吧?

不,這種男人往往能力有限,沒有很多的錢,你必須千辛萬苦和他一起打拼,才能獲得一份溫飽生活。

看到別的女人養尊處優,年過四十依然面容...十指纖纖,而你年紀輕輕,已經皮膚粗糙,玉手變形,就會不甘心 ———別人怎麼能嫁個鑽石男人,自己怎麼嫁了個破銅爛鐵?

嫁給會說甜言蜜語的男人,你的心情會格外舒暢,這種男人聰明心細,善於發現女人的美。你換了一個髮型,換了一件衣服,甚至換了一種牌子的口紅,他都會及時發現,並馬上讚美。他會別出心裁地誇獎你透明的耳垂,誇獎你渾圓的腳踝,你會在這種被人欣賞的感覺中陶醉———因為有些美你自己都未發現。

可是,你應該清醒一下,這種男人也很善於發現除了你之外的其他女人的美。他會把甜言蜜語說給很多女人聽,你甚至都不知道你是第幾個聽到他甜言蜜語的人。這種男人很危險,一不小心就會在外面豎起幾面彩旗,在情感上與別人分一杯羹,你會內心充滿痛苦和恥辱的。

嫁給樸實拙訥的男人,你儘管可以放心,他對你忠心耿耿,毫無二心,對身邊擦肩而過的美女絕對可以目不斜視。可是,這種男人往往遲鈍得可怕,你換了一雙新款的鞋子一周了,他都沒有發現;你問他塗粉色指甲油好還是淺紫色指甲油好,他通常會一臉茫然。嫁給這種缺乏情趣的男人,你會覺得自己的女性之美形同虛設。

你也許會說,嫁給既有錢又有閑,既有情趣又有忠貞不渝的人,肯定不會後悔。是這樣的,但是,世間沒有這麼完美的男人。即使有,我們也配不上 ——因為我們自身不夠完美。

因此,嫁給誰都後悔,我們只能守著一份凡俗的婚姻,誰都不能倖免——因為我們都是有缺點的人。這很無奈,但這就是生活。

也許誰都不嫁不後悔。不後悔,但,芳心寂寞.............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