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倘若到頭來

一場空

可是

因為這樣就不努力了嗎

當然不是如此

除非



本來就是你的追求

生命

無論如何

總還是要有方向

要有重心

要有追求

在真正經歷之後

才有甘甜

才有酸苦

才是值得

才非枉然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不是 每個人的追求都會一樣 都要一樣
不是 別人追求什麼 我們就追求什麼

自己的特質是什麼
自己的興趣在哪裡
自己的方向是什麼
自己的能力在哪裡

先認識自己 了解自己 確認自己
之後 你的路便一路展開...

不斷
傾聽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
不斷
知覺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

一切是學習
一切是修行

你 終究會找到自己的路而有所成

加油吧 也祝福你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人都有情緒 盡量正確的釋放出來.....
2007/08/02 13:42

沒有完全十足的保證

一定要怎麼樣怎麼樣

因為事情可能較複雜

各自也有各自的情況

當通通受不了時

就把他發洩出來

這絕對比憋著好

有時是要理性

有時不免感性

了解你的人會諒解

不了解你的也不用理會他

這個競爭急躁追求績效的社會

可以想像的

衝突免不了

情緒免不了

衝突或情緒

有時更坦白 更實在 更沒有虛偽

這就叫---"建設性"的衝突 "建設性"的情緒



工作 難免忙碌...
2007/08/02 09:39

為了生活

為了實現一種價值

工作是必然

必然需要.....全力以赴

然而工作

也非全然順遂

忙碌

壓力

緊張

困難

競爭

績效

情緒

衝突

........都會

看你

看得開 放得下 調適得過來嗎



有時 看著來來往往的人--- 路有不同 各有所獲
2007/08/02 04:58

三不五時

總抽個空

坐在誠品敦南前的門口

看著進進出的男人女人大人小孩....

有時會

想著這麼多人

怎麼沒認識個半個 這些人從哪裡來 是什麼 做什麼 他們的故事是什麼...

就像工作間斷時

會想起個身 挺個腰 擴著胸 好好的 慢慢的 感受吸氣時 吐氣時的滋味

也像走路時

碰到紅綠燈

偶爾想抬頭看看雲

現在是怎樣的變化著

時光匆匆

為了生活

我們常常忙著趕路

有時忘了或不免錯過了其他

---總是不得已的

難而

沒有對錯

各有各自的收穫吧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中 " 工作 學習 情感 "大概就主宰了大部分的人生

"工作"中 包含了能力 經濟 名利 權勢 價值 成就感

"學習"中 從小到大始終不停的接觸 認識 了解 運用

"情感"中 不論自己與自己 自己與他人的親情 友情 愛情 生離死別愛恨悲歡...之情

此外 交錯融合了 " 信仰 藝術 運動 自然 "構成了人一生全部

"信仰" 不論是宗教(釋佛道 基督 天主 伊斯蘭... )非宗教(信仰愛 真善美 真理 正義 和平....)

"藝術" 對文學 繪畫 音樂 舞蹈 戲劇 建築 設計 電影 科技....的興趣與投入

"運動" 從呼吸 氣功 太極 瑜珈 散步 跑步 爬山 游泳 翱翔....到籃球 羽球 足球 棒球....的喜好及參與

"自然" 旅行 天 地 山 水 都城 鄉鎮 森林 原野 平原 河海湖沙 植物 動物....的接觸與體驗

忘卻 悲傷 苦痛 沉鬱 憂悶 怨恨 哀愁 憤怒 失望 忌妒 不耐 恐懼.....

多一些 積極 快樂 喜悅 專注 認真 用心 欣賞 分享 關愛 付出 和諧....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科技進步
隨著網路擴張
資訊滿天飛飛飛

一台電腦
不僅跨越時間 跨越空間
更涵蓋了郵局電信電視出版傳播遊戲通訊電影音樂聊天交友購物交易工作....太多太多的功能

正因為如此
我們難免會迷失徬徨或困頓在茫茫的資訊大海裡

探詢資訊 認識資訊 了解資訊 選擇資訊 運用資訊 我們將大大的蒙受其益
忽略資訊 迷惑資訊 誤解資訊 不當資訊 濫用資訊 我們也將大大的落入歧途(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

如果你清楚自己所想所要所願
如果你善用智慧知識努力實踐

電腦及網路帶給你的將是全然不同的嶄新世界

最重要的
人生絕非只有電腦只有網路
還有人 還有動物 還有自然 還有.....的其他生命樂趣
好好去探尋 發覺 投入吧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07/17 05:35 記者:周琪霏/整理報導
這些大家眼中的「大好人」,或許人前表現開朗樂觀,其實心理上已經慢慢染上許多複雜的情緒過勞的因子了。第一種情緒過勞因子是「壓抑」,源自於想要維持自己在大家眼中高EQ的形象,所以就算感受到任何負面的情緒,也絕不允許自己表現出來。

第二種情緒過勞因子是「內疚」。大好人潛意識中把自己當成是觀世音菩薩,以為自己可以幫助每一個前來求助的人,一但發現自己無法幫助對方,心理上就會感受到十分內疚,責怪自己當初為何不多做一些努力。

大好人易患的第三種情緒過勞因子是「沉溺」。由於幾乎每天清醒的時刻,情緒都處於壓抑以及內疚的負面狀態下,因此對於其他情緒的表現以及感受力變得越來越不敏感。

聯合心理諮商所 邱永林 心理師指出,這些身心症狀在精神醫學上並沒有明確的病名歸類,通常也很容易被診斷為憂鬱症。但是如果以抗憂鬱症的藥物以及心理療法治療患者,並無法獲得良好的效果。又因為這些症狀以及成因與「慢性疲勞徵候群」(過勞症)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我們可暫時稱它為「情緒過勞」。

與工作過勞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心」改變情緒過勞對我們健康的衝擊。這包括4個對自我認知以及行為的重新檢視與調整:

1. 找出導致情緒過勞的不合理認知:「我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失望」、「每件事情我都必須做到完美」、「我千萬不能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這些都是導致情緒過勞的自我對話。

2. 以新的合理認知替代過去過去不合理的認知:相較於上列的不合理認知,逐漸以這些內在對話替代。「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有些事情我只能盡量去做,但後果不是我能控制的」。

3. 對自己的情緒忠實:從大好人的臉上,我們彷彿只看的出幾種「完美的」表情。但事實上,只要不傷害他人的情感,在適當的情境之下展露情緒,會讓旁人覺得你更真實。

4. 善用自己的正面情緒:臉部表情專家告訴我們,我們的面孔雖然只有44條肌肉與2根骨頭,但卻可以製造出超過7000種不同的複雜表情!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