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9日星期五 上午 12:42
 
 
 
 
 
 

    波士頓大學心理學博士艾科夫(Nancy Etcoff)在《美之為物》一書中指出,
     如果把服裝比喻為語言,每一個團體裡大致都有三種類型的人:
     原創型的人穿著機智、典雅,甚至帶有詩意
     從眾型的穿著語言就像枯燥但實用的散文
     第三種則是拙於言詞的追隨型
    作家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一文中描述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終於停止向四周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

    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曾昭旭曾經為文指出:
  典範的美仍當是內涵、形式俱美,亦即通過精緻勻稱的尺度,呈現的也是一個並不靠尺度支撐的自由生命、自信心靈。」 

    
一個有品味的人,要能靜得下來
     心一旦靜下來,感官就會敏銳。 

    教養是對文化、藝術、心靈的學習
。 

    有教養的人,得先懂得謙卑。 
    懂得有效珍惜這方面的資源的人, 
    事實上是懂得內斂、瞭解自己能力有限的人

     
也因為這樣,他會尊重別人,不會認為自己最強、什麼都對,[100118_許明堯]     
   在謙卑中就能接受不同的聲音,繼續學習
。 

    懂得體貼別人。許多應對進退的禮節都和這個出發點有關。 
 
     美學非常重要。
      藝術是一種對美的追求,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藝術創作者就是走在我們前端作不同嘗試
      不論是透過一首詩、一段音樂或一幅畫,藝術可以讓人有更多想像空間、更多元的觀察角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