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  離婚  結婚 --- 中廣 2007/07/09

主計處統計:

到去年底為止,15歲以上人口數一共1,873萬人,其中3成4未婚。

而在未婚人口當中,又以30到44歲的青壯人口佔比最高,

平均4個青壯年齡男姓、5個青壯年齡女性,就有1個是「不婚族」;比例創下歷來最高。

另外,到去年底為止,「離過婚」的比例也創下紀綠。

統計顯示:95年底15歲以上人口當中,「離過婚」的比例首度突破6%,達到6.1%,歷來最高。

光是去年一整年,就有6萬4千多對夫妻最後以離婚收場,年增率將近3%。

其中又以結婚不滿5年就離婚的比例最高,佔了3成1;而結婚5到10年、最後還是離婚的比例,也有2成5。

儘管如此,去年還是有14萬2千多對佳偶步上紅毯。


創歷年新高!125萬孩童面臨隔代教養問題 --- 東森 2007/07/09

2年前,導演吳念真用一部紀錄片阿祖與阿宏,來突顯隔代教養問題,當時只有6歲的阿宏,每天只會打架和罵髒話,如今2年過去了,阿宏在老師諄諄教誨下,逐漸步入了正途,只是近年父母將小孩託給祖父母的問題是越來越嚴重,比例高達了3成以上。

和同學打鬧在一起笑的好開心,他就是導演吳念真紀錄片阿祖與阿宏中的那位,只有小學一年級的阿宏,從小被父母拋棄,靠著阿嬤一手帶大,隔代教養的問題,讓當時只有6歲的阿宏,一到了學校,不是和同學打架就是罵髒話,成了老師眼中的頭痛人物,如今2年過去,阿宏在老師諄諄教誨下,不但成績突飛猛進還學會了英文。

阿宏的進步大家看的到,吳念真用紀錄片方式突顯隔代教養的問題,只還有多少這樣的潛在危機在我們的身旁,因為現代父母工作繁忙,往往都是雙薪家庭忙於工作,

根據調查,目前國內15到64歲的婦女,有3成將學齡前兒女交給祖父母照顧,6歲以下的學童有45萬人,6歲以上的學童也有80萬人,125萬的孩童面臨隔代教養問題。

創下了歷年新高,只是祖父母無法完全取代父母的教養工作,除了關心愛護,對孩童在校生活以及其他部分一無所知,生小孩是要教育照顧,如果父母無法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只會製造一個又一個社會問題。

  
台灣 退休族 上班族 退休觀調查 --- 遠見雜誌 2007/02/26
 
《遠見》首次調查國人退休觀,結果75%上班族認為存款最重要,其次是老伴46.5%、房子41.7%、子女37.5%。
在養兒防老觀念式微下,出現金錢方面的存款、房子,比親情的老伴、女子還來得重要。
另外,調查也發現,國人的退休財務規劃也準備得不夠,大陸成為海外退休的首選之地,而政府最應加強醫療保健。
二次大戰後出生的台灣嬰兒潮世代,去年正式邁向60歲,未來20年內將有600萬、占台灣1/4人口的嬰兒潮世代走向退休人生。
然而,在新生兒銳減、下一代人丁稀少的少子高齡環境下,國人的退休觀如何?又如何計畫退休?期待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
《遠見》特別針對退休族和上班族,進行國人退休觀大調查。
當問30歲以上的上班族:「你覺得要擁有哪三項,自己才可以安心退休?」
在存款、老伴、房子、子女、保險、老朋友、健康等七項要素當中,高達75%受訪者回答存款最重要。其次46.5%是老伴,41.7%是房子,再來37.5%是子女。
而受訪者若屬於離婚、分居或喪偶者,認為存款最重要的比例更高達83.9%。
反而一般人認定高齡者可能最重視的健康,只有1.5%的上班族認為必須擁有,這可能與這群人年紀尚輕,還未思考到健康問題有關。
《遠見》民調中心主任戴立安形容,這次調查顯示:在未退休者心目中,存款遠比老伴重要,房子也比子女重要,反映出上班族對於自己退休後經濟生活的憂慮程度。

退休財務規劃,薪資高者愈積極進行

存款到底夠不夠安養晚年,的確是還在拚退休的上班族的一大憂慮。今年50歲的張先生就是例子。
七年前張先生買了一檔日本基金,結果一連套牢! 六年直到去年,日股走向多頭,終於讓他的基金解套。
他笑著說,今年50歲了,夫妻倆結婚24年膝下無子,以後退休生活得完全自立自強,這筆百來萬的投資,可不是閒錢。
去年勞工退休金新制實施,公司發切結書要他選新制還是舊制。「我當然選舊制,」他說,舊制退休金比新制多得多,再過五年剛好工作滿15年,年紀也剛好達到55歲申請舊制勞退金的最低門檻。
既然高達75%以上的上班族最擔心退休後沒錢,他們是否有進行退休的財務規劃?有準備的只有58%,回答沒有的有40.9%,顯示很多人只是憂心,但未採取行動。
其中,未婚者的退休財務準備比例,比已婚、有小孩的高,這與平常生活負擔較輕有關。
而收入愈高的上班族,也比低收入的人,更會進行退休財務規劃。例如月收入8萬元以上的上班族,其中有82.7%的人有規劃,而收入在2萬元~3萬元的人有51.2%有規劃,收入未達2萬元的人,只有29%有規劃。
就地域來看,全國以居住在桃竹苗地區、年齡30歲~34歲的上班族,已做規劃的比重最高,分別達67.8%與71.2%,可能與竹科工作收入高、年輕人接受理財觀念較早有關。
而多少收入的比例用在生活開銷與退休準備,只有8.4%的人將一半以上的收入拿來準備退休,而把過半收入花在生活開銷者,則占44.9%。另有24.7%的人表示兩者各準備一半。

42.8%上班族期待退休,22.6%退休族繼續工作

近幾年來,退休年齡有提前年輕化的趨勢,到底工作族期望幾歲退休呢?調查顯示,希望在60歲到64歲退休的上班族最多,達27.6%;其次是23.2%希望在55歲到59歲退休。
另外,年齡在50歲以下的受訪者,近四成期待在60歲前就能退休;而50歲到54歲的人,有47.2%期望在60歲後退休;60到64 的人,甚至還有46%不希望屆齡退休,反而希望到69歲時才退休。( 年紀越大 , 越希望晚退休 )
那麼,上班族對於退休是期待,還是擔心? 42.8%表示值得期待,只有25.2%表示擔心。
而上班族期待退休後可以做什麼呢? 44.4%期望退休後去當義工, 27.7%期望繼續工作,而什麼都不想做的人,只有13.4%。
至於已退休者的實際情況卻是,53.2%的人已不再工作,繼續工作的人只有22.6%,真正做義工的只有17.1%,顯示年少的理想與年老的現實差距頗大。
在問卷進行中不少退休族就反應,「我是很想再找有薪水的工作,但是去哪裡找啊?找不到,只好不工作了。」
經建會人力規劃處組長周毓文認為,退休族群就業率偏低,應該與企業不願雇用高齡者,或者國內尚未建立銀髮族就業市場有關。
這樣的結果,顯示出還在工作的人,對於退休生活有比較浪漫的期待。當問及上班族為何要當義工或繼續工作,有33.3%最高比例的人,是為了打發時間,其次30.5%反映是為幫助別人,回答需要收入的人,只占第三位,比例21.7%。
但同樣的問題,退休族的回答就不同了,29.3%需要收入,打發時間26%,幫助別人21.1%,顯示經濟問題才是退休族繼續工作的主因。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上班族要繼續工作的原因中,「避免與社會脫節」只占8.8%,排第六位,但在真正退休後,這個選項跳升到第四位,而且比重大幅提升到20.3%,顯示退休後與社會脫節的問題,是現在的上班族所始料未及的。

退休近半滿意,只有1.5%願住安養院

那麼,國內退休族的生活過得好不好呢?普遍有哪些憂慮?
退休族對退休生活感到很滿意或有點滿意的,比例47.4%,不滿意或很不滿意的,僅26.4%。
值得注意的是,退休族有3! 3.9%為退休生活比退休前過得好,但也有32%認為比退休前差,18.4%認為差不多。
退休後最大的生活困擾是什麼?有一半覺得沒有困擾,而困擾的第一項是健康衰退、第二是沒有經濟來源、第三則是失去社交圈
對於退休後打算跟誰居住,期望與現實間又有何差距?
有39.6%上班族最希望只與配偶同住,其次有28.7%希望與配偶、子女同住,希望只和子女同住者有14.5%,也有5.5%希望獨居。
而退休族面臨的現實狀況卻是:35.5%與配偶和子女同住,有27.1%只和配偶同住,只和子女同住者有21.3%,獨居者有11.3%。
獨居現象主要發生在雲林以南,各地區獨居比例都在13%以上,而基宜花東地區退休老人獨居比重更達27.8%。
在老化少子嚴重的今天,老人安養機構應運而生,也被許多人認為是未來的明星產業。但調查顯示,儘管大多數的人能接受送父母去安養院並非是不孝的想法,但卻很少人願意住在安養院。
高達66.2%的上班族認為,送父母進養老院並非不孝,認為很不孝或有點不孝的分別有6.7%與9.9%。至於退休族也有19%的人認為,送父母去安養院是不孝順的。當問及上班族退休後想住養老院的比例只有1.5%,希望住家裡的高達86.2%,另外,有9.9%的上班族希望住進五星級的老人公寓。

希望加強醫療保健,退休大陸成海外首選

對於政府的退休相關公共政策方面,有41%退休族認為,政府應加強醫療保健,其次有31.3%受訪者希望加強發放津貼,27.7%認為應該加強安養照護機構。相同問題,上班族所期待的依序是:醫療保健62.1%、安養照護機構36.2%、發放津貼32.9%。
對於政府為避免勞動力不足,打算延後法定退休年齡,50.4%的上班族表示很贊成或有點! 成,中在55歲到59歲的贊成比例更高達67.7%,顯示延後退休的社會共識頗高,且年紀愈大愈害怕退休。
至於退休後最想住哪裡?近77.7%上班族選擇住在台灣,有16.7%尚未決定,也有5.6%選擇到海外退休。但是在退休後,希望到海外居住的人中,大陸成為首選,達31.7%。
調查顯示,退休族與上班族儘管在一些事情上看法一致,例如都不想住安養院、都認為醫療保健是政府首要老化政策,但是在很多面向上也呈現極大落差,顯示現實與期望間本來就有差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