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以權力與財富決定一個人的影響力;但女人卻是以個人的風格魅力與創新突破決定她們眼中的風雲女性。  
 

在《美麗佳人》的網路投票結果中,我們清楚地看到了女性對於影響力的不同觀點。孫芸芸的柔媚、林志玲的嬌嗔、沈春華的真誠、陳文茜的犀利、柴智屏的敏銳……台灣女性在她們選出來的十大風雲女性中,投射了她們對自己的期許。這十大女性,從媒體到百貨業,從營造到直銷零售,無論在那個場域,她們鮮明的女性特質,得到認同;她們的自我風格,獲到讚賞;她們的社會關懷,引發共鳴。新世代女性,就該是這個樣子呀!

林志玲

時代的演進總讓人們不由自主地必須為很多名詞重新定義。回顧過去5年台灣的演藝圈,大家不得不承認,林志玲以她一個人的力量,改變了台灣人心中對 model 定義。從拍戲、廣告代言、走秀、公益活動、到主持。台灣人透過林志玲3個字,看到model 在台灣無限發展的可能,同時也看見模特兒兼具美貌、內涵、高學歷、高 EQ 的完美特質。尤其她謙遜不耍大牌、不特別偏好名牌的樸素特質,更是她在兩岸三地人氣歷久不墜的最佳理由。

陳敏薰

台灣媒體經常一兩天就快速捧紅任何一個沒沒無聞的人。陳敏薰的美麗外表與經常戰鬥到腥風血雨的投資銀行專業, 或許因為形成了一種衝突美,最美麗的金控董事長在2003年一夕成名。從為了開發金控經營權之戰到成為世界第一高樓101董事長, 陳敏薰用行動和超時工作,證明「美麗女子是鑽石, 聰明女人是寶庫」, 她不止是炫麗的鑽石驚嘆號,也用多元的行銷手法讓台灣最高大樓耀眼國際。

沈春華

在台灣每小時以追八卦為職志的電視新聞頻道裡, 選擇以不花俏、不聳動的方式播報的主播幾乎不存在,但是那似乎是沈春華多年來的堅持。對於新聞和專業的堅持,沈春華的新聞沒有太多血腥的社會新聞,沒有太多的演藝圈誹聞,但是總讓觀眾在收看後覺得自己接收了完整的新聞訊息。或者四平八穩容易帶來一點枯燥,但是沈春華的選擇似乎讓大家看到台灣培養出一個 Barbara Walters 的可能。

張小燕

在沒有八卦雜誌與日報出現之前,張小燕這個名字曾經是絕版《民生報》上最常出現的藝人名字之一,週末的《綜藝一百》《連環泡》《周末派》到《快樂星期天》,從沒有第四台和部落格到現在,張小燕用她慣有的連珠炮說話方式,娛樂了台灣半個世紀。堅持不隨八卦起舞和為別人留情面的原則或者不免讓我們在看膩了羶色腥的無俚頭節目後,懷念起小燕姐節目的綜藝深度。

宋湘嵐

近幾年購物天后利菁和斯容的異軍突起,讓觀眾對「會賣東西」也是一種會紅的專業技能感到訝異不已,鎂光燈卻鮮少注意到將這些購屋天王天后推向舞台的幕後黑手-宋湘嵐。

在這個掌握通路就掌握商機的時代,宋湘嵐1999底開台的東森購物台在短短幾年間,躋身台灣百大服務業的前十名,近來也將台灣經驗移植國市場,愛購物的宋湘嵐不時轉換在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角色變換,或者解釋了為什麼購物台總能夠提供讓消費者感到貼心的服務。

孫芸芸

在孫芸芸出現在台灣百貨業之前,延續日系百貨經營方式的台灣百貨公司只看得到彎腰說謝謝和再見的電梯小姐。隨著微風廣場2001年在台北的開幕,透過舉辦不同主題派對來吸引顧客的行銷手法,新一代少奶奶孫芸芸引進美國百貨精品文化,不著痕跡地讓台灣颳起一股熱烈的的名媛旋風,同時也為台灣開啟新的社交文化。除了把自己塑造成品牌代言人之外,也輕而易舉地深植了微風廣場在客戶間的品牌形象。

鄒開蓮

當妳想知道《童話》那首歌MTV女主角到底生什麼病時,那個網站可能幫妳回答這種問題?想找這季的Zara洋裝應該上那個網站搜尋?又或者要賣掉不穿的 Ferrogamo 應該透過什麼平台?據說是 yahoo! 拍賣和知識網。經常出現在商業雜誌版面的董事總經理鄒開蓮或許不一定為大眾所熟悉,但是她主導的 yahoo! 奇摩網站,卻悄悄的影響我們每天的生活,甚至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鄒開蓮透過她的創意,不只讓自己在跨國企業裡引領風騷,也為無國界的網路世界帶來無限延伸的可能。

陳文茜

政治和性感女人在台灣死氣沉沉的政壇從來是兩個無法連在一起的名詞。直到1995年「建國妖姬」回到台灣,完全顛覆台灣政壇的女性形象,沒有套裝,沒有三從四德,卻在1997年的縣市長選舉,逆勢操作的組成辣妹助選團,成功地幫民進黨塑造年輕形象,贏得選戰,殿定後來執政基礎。2004年後,選擇暫時離開政治舞台的陳文茜為台灣觀眾打開了國際新聞的那扇窗,低調許多的她,還是不免上了八卦雜誌,但那也似乎沒有減低她對追逐自我的熱情和堅持。

殷琪

2006年底高速鐵路的通車,實現了台灣一日生活圈,然而從競標到完工,台灣高鐵公司董事長殷琪在過去10年不斷以她的專業和自主改寫台灣社會對女性的固有印象。從曾經是切格拉瓦信徒的知識青年,到帶領營造公司結合新一代企業家。打敗商場老將贏得高鐵建造和營運權,到個人生活領域的未婚生子,殷琪用行動重寫了我們對性別和職場表現的認知和生命的無限可能。

柴智萍

近來 F4在日本代言觀光所引起的風潮,讓台灣觀眾見識了台灣戲劇在東亞的影響力。回顧柴智萍在2001年籌拍《流星花園》所受到的冷嘲熱諷,她當時的堅決和勇氣,似乎是殿定台灣戲劇行銷日本和中國甚至泰國市場的基礎。從近來的《深情密碼》到《轉角遇到愛》,柴智萍透過奢華的場景安排、俊男美女擦出火花的曲折愛情,巧妙的以製造夢幻換取商業利益,讓台灣戲劇不至於在日本和韓國大舉入境之後,無聲的淹沒。

【美麗佳人雜誌2007年6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