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創造力?

創造力是創造的能力。然而創造是由什麼所構成,無法一言以蔽之。對某一個人而言,創造可能是指發現一個星球;對另一個人來說,就可能是彈鋼琴或打網球;對某些人則是繪一幅罕見的好圖畫,更可能只是試試新玩意兒而已。美國某份報紙就曾經有個「信不信由你」的專欄登了這樣一段文字:鐵棒一根價值美金5元,如果你把鐵棒磨成馬蹄鐵,價值就增至美金10.5元;如果你把鐵棒磨成許多鐵針,價值就變成美金3,285元,如果你把鐵棒製成手錶內的彈簧,價值就成為美金250,000元。從5元到250,000元其中得差別就是創造力。

為了便於對創造思考作研究,創造力通常被認為包含有兩種成份:流暢性彈性。流暢性指的是針對某一問題而能夠順暢地、快速地想出想出很多解決方案的能力。測量流暢性的創造力測驗中,可能就有這樣的題目-請受試者在固定

的時間內列出衣架、磚塊、或只夾的所有可能用途。

彈性通常指的是針對某一問題能發現多樣而獨特的解答能力。例如,把門柄裝置在臨近門的牆壁上而非安裝於門上,可能就是改進開門方法的一種富有彈性的解決方法。對現有的東西能發現多樣性的用途,也算是富有彈性思考的能力。例如,能夠彈性思考的人對於紙夾可能想出了夾之外的其他用法。

有人認為凡是導致新構想和新領悟的任何能力都是創造力。而有一本字典則將創造力解釋為一種過程,透過此一過程所產生的成品並非由自然演化而成,亦非經平常方法可得。總而言之,創造力是指個人能夠產生對本身具有價值的新構想和新領悟的能力。雖然同樣的構想已經被其他人所想過,或者這些構想並不被認為具有價值,但是只要人們能夠想得出來,並且也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和欲望,這樣的人仍然是具有創造性的。

.創造力的障礙:

障礙1.負面的態度:

危機這個詞是由兩個意思組合而成,一個是危險,另一個是機會.悲觀的人自然將他們的注意力轉向問題的負面,並將創造事物的精力花費在擔心可能發生的結果上.樂觀的人則會將它視為一個可以發揮創造力的機會.(障礙剋星:調整態度)

障礙2.失敗的恐懼:

失敗的恐懼是創造力的最大阻礙,雖然每個成工的創新發明者都常常失敗.加速成功常常是兩倍加速的邁向失敗,要求快速的創新發明,往往造成加速的失敗.那些把失敗當作是創造力附贈品的人,絕對有成功的機會.

心智常常被認為是一種緊急器官,這種器官唯有在大懲罰或大獎賞時才派的上用場.當所有其他的方法皆失敗時,最後只好試試思考了.不幸的,在此時情況已太過於緊急,以致於常常是太晚了.除非獎賞很豐富,使我們不在乎失敗的危險,否則,我們不會輕易冒險.這種處理方式市很合理的,然而,人們往往使用這種器官過於離譜,甚至連一點小危險都不願意冒,有時後則把危險想的太大,而避免採取創造性的行動.事實上,創造力的一個主要成分是不害怕失敗,像科學家在得到他們預期的結果前,總是經過一再的實驗和失敗.(障礙剋星:改善冒險的技巧)

障礙3.過度的壓力: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一個壓力過大的人比較難維持客觀的態度,也很難找到事情的代替方案.伴隨著強大壓力而來的,是一些諸如時間不夠,別人的要求太多與跳入陷阱的感覺.這種受挫的情緒會導致創造力低落,並且降低決策能力.(障礙剋星:有效調節壓力,就是你可以找心理顧問或朋友談一談)

障礙4.墨守成規:

雖然有些規定是絕對必要的,比如說,大家都有看到紅燈就停止的共識, 但是有些規定則須要創新,因為它們已經變成接受現狀而懶得改變的陋習.某些工作領域中的很多發明與創新,都是由別的領域的人帶進來的.為何會這樣呢?因為那些發揮創造力,突破現狀的人,並不知道所有有關的規定與限制,所以他們的創造力也因此沒有被侷限.打破規定並不是壞事情,特別是在事情開始變成每天的例行公事時,像你可以走不同的路線上班,到新的餐廳吃飯,嘗試一些新的事物,認識一些新的朋友,找一些日子去你從未去過的地方等等.(障礙剋星:打破規定)

障礙5.過度依賴邏輯:

沙克疫苗的發明者曾說:「當我從事科學工作開始,我就把自己當作是一個細菌或癌症細胞,我想像著變成細菌、癌症細胞以後的樣子。」有創造力的人常利用超越邏輯的思考方式來解決問題,這其中包括想像力、直覺、情緒以及幽默感。因此過度依賴邏輯只會扼殺了創造力,而要如何克服呢?以下有六個解決步驟:1.寫下一個妳曾用邏輯的方法試圖解決的問題。2.保持開闊的心胸,並擁有一個正面的心靈態度,閉上妳的眼睛讓妳的身體保持輕鬆的狀態,清楚的像自己陳述問題的所在。3.然後把問題轉交給妳的想像力、直覺、感受以及幽默感。發揮所有的可能性、洞察力與荒謬姓,不要評斷妳的想法,讓他們自然流露出來。4.寫下一些字句與想法,直到你逼自己想出一些額外的點子。5.持續寫下一個個的想法,至少五到十分鐘,以出清妳腦中的點子。6.重複練習這些步驟,以發覺更多想法與方向。(障礙剋星:培養內在創造力)

障礙6.認為自己沒有創意:

90﹪有關人類的腦以及創造力的知識都是在過去十年才被發現的,根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腦研究所的研究指出,人類腦中的創造力是沒有極限的,其中唯一的限制是,人們的信仰系統。通常人的最大障礙是,從不去面對自己做得到或作不到的事實。(障礙剋星:相信你有創造力)

障礙7.習慣:

所謂習慣,乃是人們已學到而無須思考或決定的自動反應,習慣能使人`不餓而吃,不累而睡,不怒而嚷,不讓好意見有機會表現就將其丟置一旁。曾有人認為:「天才僅是以非習慣性的方式去理解事物的能力而已。」習慣常常已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所影響到的不只是思考和視覺而已,嗅覺、感覺、味覺和聽覺等都會受到影響。由於人們有某些思考的習慣,因為某些理由而保留下來,即使不願花時間使自己更富創造力,部分原因也是因為習慣使然。

障礙8.時間:

沒有時間去變的更有創造力,尤其當期限已屆而且需要成果呈現十,根本很難去想到要有創造性,更探不到諾出創造思考所需要的時間來。但反過來說,有時間成為更富創造性的人,他們的時間也是從每天二十四小時中抽出來用的,而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是每個人都依樣的呢!這些人已經克服了「馬上做而不佳思考」的習慣了。

有一個樵夫正在鋸一大堆木頭,他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可能沒時間去想出更有創造性的方法來具木頭,甚至沒有時間把鋸子磨利,而鋒利的鋸子可以節省他很多鋸木頭的時間呢!很多人都像這位樵夫一樣,不願意多花些時間去加強他們的創造力或利用創造力。時間花在創造思考上會收到很多的紅利,最後甚至節省了時間。Henry Ford 曾說過:「妳想的越多,妳的時間就越多。」

障礙9.被過多的問題擊垮:

很多專業人員,在他們的工作中,可能面對著相似的「問題過多」的困境。能幹的和成功的專業人員不會就此放棄或以毫無創造性的方式來解決所有的問題,他們通常意識的或潛意識的依照優先的次序安排他們所遭遇的問題、挑戰、目標和機會,而在實際上按先後次序依次解決。通常他們甚至不會處理到無關緊要的問離,但面對最重要的問題,他們都能有效且有創造性的加以解決。因此,想要更富創造力,我們必須要辨識問題而且安排其優先次序,如此一來,始有可能富有創造性地解決一些比較重要的問題。

 

障礙10.尋求立即的答案:

人們在遇到問題時往往需要立即的解答,而再想到一個解決方法後就停止了思考,而這也往往扼殺了一個人的創造力。我們都不願意忍受因得不到結果而產生的焦慮,所以一但有的問題,我們也立即的想出解決的方法,唯有在方法不奏效時,才會考慮到再試其他的方法。

障礙11.難於從事有目的的心智活動:

很多人發現用體力容易而腦力難,其實只要仔細的思考個人的目標或預算個人的財務收支,我們的生活都可以

得到改善的。但是我們通常長時間從事一種工作,而很少花時間去想。我們時常花時間來思考一個朦朧的念頭,這樣做有時候也會跑出一些有價值的念頭來。但是,即使有些念頭不錯,可是因為我們並不尋求對某一個問題的答案,所以心中並沒有產生任何領悟。我們時常把花腦筋思考和有目的、有生產力的思考相混淆。

障礙12.不能放輕鬆的嬉戲:

聽起來似乎很滑稽,我們因為害怕嬉戲而不能更富有創造力。但是,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享受生命而感到有罪惡感,以及「天將降大任於斯人,怎麼可以有嬉戲的心情」的這種感覺。

要想負有創意的解決問題,就要既能夠認真的思考一能夠放輕鬆的嬉戲。當我們設法解決問題則無法輕鬆,這可能是由於所面對的問題的嚴重性,或著當我們面對問題時所產生的不安全感使然,人們時常忽略放鬆於嬉戲乃是有創意的解決問題的一項重要過程。

障礙13.難於分辨解決方案的優劣:

要很客觀的判別某一構想優於其他構想,事實上幾乎不可能。而且對一項問題的解決方案之好壞,可能因個人的看法而有不同的意見。我們的心智常常要立即的獎勵才會採取行動,假如我們無法很清楚看出富於創意的解決方法勝過於習慣性的解決法,我們可能不會努力去動腦筋。

障礙14.怕被別人批評:

創造力常會受到別人的批評而有所妨礙,一個新構想的提出,也常會遭受別人的攻擊與批評。想出新主意的人常會遭受如下的批評:1.這個主意不是去年已經是過了嗎?2.這個主意太極端了?3.這個主意很好,但是一般人可能不容易接受。4.很高興妳還有時間浪費在這上面。5.我就是不喜歡這個構想。6.現在還不是嘗試這個主意的適當時機。7.讓別人先嘗試這個構想再說。8.讓我們先考慮一會兒吧!9.我們從來不這樣做!10.好怪的點子唷!看了這些消極的評語之後,你可能會對自己說,大部分有創意的構想都需要這一類評語,因為這樣才不至於和現實脫節。你這種想法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的,問題在於何時以及如何提出這些評語。

要變成更富有創造力,有許多障礙必須要克服。但是要克服妨礙創造思考的所有障礙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些障礙同時都有助於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例如,沒有一些「習慣」的行為,則簡單的事情如吃飯和談話,都得永遠重新學起。沒有對於失敗的恐懼,我們可能經常失敗;沒有自滿的心,則常會感到焦慮不安。但是,世上有才華有壯志的很多,而發明創見卻很少,這表示在我們的生活中,需要有更多的創造力,而因較少依賴習慣而行事。

三、培養你的創造力

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智力觀念,都來自於傳統的智商測驗(IQ TEST)。用客觀衡量理解力、推理力和判斷力。但當代的研究顯示,這種智商觀念有顯著的缺陷。認為智力乃天注定。的確,個體在某一方面的才能多多少少是由遺傳決定,但針對兩百多份智商研究案例所做的統計學上的評論,最後認為,基因對於智商的影響絕不超過百分之四十八,其他百分之五十二來自產前照顧和生下來以後的環境與教育。

你頭腦靈光的程度,絕對超乎你的想像。請仔細思考下列特質:

你的頭腦遠比任何超級電腦都還要靈活而 且多才多藝。

你的頭腦每一秒可以學習七件事。如果你從現在開始,每分每秒學習,毫不停歇,一直到你死時,你的大腦仍然有許多空間。頭腦如果運用得當,它可以與時俱進,隨著年齡增長而進步。

你的頭腦並不只存在於你的腦袋。知名的神經學家佩特(Candice Pert)博士指出:「智能不只存在於腦袋,也存在於全身細胞中……傳統上把與腦有關的心智過程(包括情緒)與 肉體截然二分,這樣的看法早已過時。」

你的頭腦獨一無二。全球現存六十億人口,歷來有九百多億人口,在這之中沒有任何人跟你一模一樣,除非你有同卵雙胞胎手足。你的創造天賦、指紋、表達、DNA和夢境,在在前所未有,而且獨一無二。

你的頭腦能夠產生無限的神經鍵連結或思惟模式。即使我們每天失去一千個細胞,到死時,所失去的部分還不到大腦總容量的百分之一。

在《天才之書》(The Book of Genius)中,布贊和雷門.金做了一個創舉,嘗試以客觀方式評選人類史上的頂尖天才,並依名次排列。開出下列這份人類史上十大天才排行榜:

10.愛因斯坦

09.皮底亞斯(雅典城的建築師)

08.亞歷山大大帝

07.傑佛遜

06.牛頓

05.米開朗基羅

04.歌德

03.建造金字塔的人

02.莎士比亞

01.達文西

我們逐漸對於智能的多樣及大腦的能力有所了解,這才知道,我們的大賦其實遠超過自己的想像。

接下來提供六項培養創造力的原則:

好奇:對於生活充滿無窮的好奇, 終生追求,學習不懈。

實證:務求從經驗中求證知識之真偽。堅持。願意從錯誤中學習。

感受:持續精鍊感官的能力, 特別是視覺能力,以追求生動的經驗。

包容:願意擁抱曖昧、弔詭及不 確定。

全腦思考:在科學與 藝術、邏輯與想像之間平衡發展。以「 全腦」進行思考。

關連:能夠了解並欣賞萬事和所有現象是相互關連的。

「好奇」,亦即終生學習的追尋,乃是一切之首,因為,想知道、想學習與想成長的渴望,是知識、智慧及發現的發電廠。每一個人生下來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好奇,奠基於一股天生的衝動,那引導你欲罷不能非要把書讀到最後一頁不可的衝動,那想要學習更多的渴望。事實上,對於某件事物的深愛,來自於對那件事物的深刻認知。偉大的心靈提出偉大的問題。從我們每天被什麼問題「佔滿心思」,可以反映出我的生活目標,也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請先花一分鐘沈思:目前,你經常運用你的好奇心嗎?運用得有效嗎?如果你多多運用好奇心,會有什麼好處?想一想,好奇心在你今天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問問自己,好奇的程度有多高。你上一次純粹為追尋真理而追求知識,是在何時? 下列幾個原則來幫助培養你的好奇心:

  1. 養成寫日記或記筆記的習慣 ,你可以用筆記本記下你的問題、觀察、洞察、笑話、夢境及沈思
  2. 自由探索
  3. 想寫就寫
  4. 無所謂完成
  5. 不下定論
  6. 能鼓勵自由自在的思考並且擴展視野。在你的記本上,試著寫下一百個你覺得重要的問題,問題可以無所不包
  7. 只要你覺得有意義就行:可以是如何存更多錢?或如何活得更有趣?到我存在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我們什麼時候感到最自在?什麼樣的人或事情或活動,最能讓我展現自然的自己?有哪些一件事是我從今天起停止不做,或開始做,或以不同方式來做之後最能增進我的生活品質?這些問題對於個人的成長和實踐都是強而有力的催化劑。

「以創意解決問題」,在大自然找到鮮明突出的比喻,是達文西最喜歡用的技巧之一。例如,他為法國國王位於布洛瓦的城保設計出壯觀的螺旋階梯,靈感來自多年前他在義大利西北部海岸撿拾的螺旋狀貝殼。他對於近似豎笛的音樂管設計,則出於對人類喉頭所做的研究。 晚近,亞歷山大.貝爾模擬耳朵的情況,於是發明了電話。在森林走一遭後,會黏住褲管的小毛球,激發了魔術氈的發明。至於易開罐的設計者,則是自問:「在大自然中,什麼東西很容易打開?」而後,腦海中閃過香蕉的畫面,因而探詢:「如何借用香蕉的例子來解決眼前的任務?」。

 

「實證」 從錯誤中學習,以經驗來證實知識的真假。

如果你有意為自己思考,並且從頭腦掙脫種種習慣和成見,那你就登上了第二項原則,實證精神,經驗是智慧的源頭。而「實證」的原則,正是幫助你充分發揮經驗的關鍵。「一個人所受的最大欺騙,來自他自己的看法,所以,我們需要逝身質疑自己的看法、假設和信念。實證精神在你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來如何更進一步強化它。衡量你自己的獨立:你是個獨立思考的人嗎?你曾經挑戰一項根深柢固的信念嗎?是在什麼時候?感覺如何? 想一想你的朋友和同事。他們決定自己信念和看法的源頭為何?你所認識的人當中,誰是最獨立、最原創的思考者?

你用什麼標準來評做資訊的可信度?你大部分的觀念都來自書本,或是受家庭的影響最大?你相信報紙或電視的程度有多高?透過反省和沈思,找出你獲取資訊的主要來源,以及你信念與看法的基礎,看看你的信念中是否有沒經過實際驗證的。有什麼方法可以用經驗來測試信念?

「感受」著重於有個覺的方式使感觀更敏銳,精鍊感官的覺察力,是豐富經驗的不二法則。

你先做一做接下來幾題的自我評量,將能引你提升感官覺知、敏銳度和享受:

每天至少極目遠眺一次,也抬頭看天空一次。

很擅長描述場景的細節。

能清楚在腦海中描繪事物。

可以聽出樂曲的低音部和主旋律。

能聽出擴音器的音色、音量和抑揚頓挫的細微變化。

可以從朋友的味道認出他們。

可以透過味道來判斷食物或葡萄酒的好壞,十拿九穩。

可以在一道繁複的藝餚中,分辦出不同的作料和香辛料。

我欣賞食物與酒的搭配。

盡量避免匆匆忙忙吃了東西就上路。

當碰觸某人時,能夠分辨對方是全身緊繃或放鬆。

「包容」,當你喚醒好奇的能力,探索經驗的深處,並磨練感官知覺後,你就與未知面對面。在不確定的情境中保持開放----這是你釋放創造潛能力最大秘訣。而「包容」的原則,就是通往這種開放的鑰匙。

偉大的音樂家宣稱,他們的藝術,在音符與音符之間最有生氣。雕刻大師則指出,他們作品四周的空間,正是它力量的秘密。同樣的,在你有意識的努力之間的空白,是創意生活與解決問題的關鍵。這些空間,醞釀出認知、想法和感覺。

神經學家估計,一個人的無意識資料庫遠遠多過意識資料庫,比數是壓到性的一千萬比一。這個資料庫,正是你創造潛力的來源。換句話說,局部的你比你整個人聰明。所以要信賴你的本能,要培養一套準確又可信賴的內在引導系統,需要聆聽你的身體。「我的本能告訴我,事情不是這樣」、「我打骨子裡知道」、「我從心窩可以感覺它」,以及「我打內心深處知道它千真萬確」這一類的話語,都反映了直覺以身體為中心的本質。

「全腦思考」,大體而言,大腦皮質的左半邊處理邏輯、分析的思考,而石半邊則處理關於想像的、概略式的思考。藝術家達文西說,藝術和科學是不可二分的。他在<繪畫論>中告誡後輩:「凡事迷上了藝術的人,如果事先沒有研究藝術的科學面,就好比水手乘著一艘沒有舵或羅盤的船出海,根本無法確定能否抵達預定的港口。」達文西鼓吹一種縝密的態度,主張要注意細節,講求邏輯、數學,以及細密的實際分析。他也驅策學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喚醒想像力。他教給學生一招「嶄新而冒險的關念。對於激勵發明的精神極有價值」,督促學生凝視石頭、煙霧、餘燼、雲朵和泥土,在這些平淡不足奇的事物中,培養出看到「神聖風景的翻版…………及無限事物」的能力。這種指引不僅是給藝術家想像力的刺激,更是人類思想的一大演進。這是當代「腦力激盪」的源頭。

「關連」,我們藉助一個簡單的字,更有效設定並達到你的目標,使你所有的目標都很「SMART」,也就是「聰明」。

S(Specific):特定。明確界定你究竟想要達成什麼目標,連細節也要描述清楚。

M(Measurable):可衡量。決定你自已究竟要如何衡量你的進展,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得知自已已經達成目標。

A(Accountability):全權負責。百分之百投入,為達成目標全權負責。當你與團隊共同設立目標時,務必把責任的歸屬劃清楚。

R(Realistic Relevant):既確實又相關。設定有企圖心而且可以達成的目標。達文西說的:「我們不該渴求不可及的事物。」你的目標應該要切中整體目的和價值。

T(Time Line):時間表。設立達成目標的明確時間表。

超覺靜坐

 什麼是超覺靜坐

    超覺靜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簡稱TM)是獨一無二的靜坐技術。根據科學研究發現, 超覺靜坐的功效是一般禪坐、氣功和瞑想法的三倍。 

   超覺靜坐可以為人帶來比睡眠更深兩倍的休息,消除壓力和焦慮,促進身心健康,激發創造力,增進記憶力,改善人際關係,使人獲得內在的喜悅與圓滿。 

   超覺靜坐風行歐美各國40餘年。全球各有500多萬人練習超覺靜坐。 4萬名專業的超覺靜坐老師分佈在全球各大城市,致力推廣這人人可學,處處可坐的寶貴技術。 

   超覺靜坐的功效受到全球 30 多國, 200 所高級研究所的實驗驗證,500 篇嚴謹的科學論文發表在著名的科學期刊上。 

   學習超覺靜坐不需要改變宗教信仰或飲食生活習慣,也不需要集中精神盤腿危坐,簡單自然的方法適合所有人,毫無危險性。 

科學研究發現超覺靜坐的效益 

心智能力方面 

提高IQ智商 

增進創造力 

擴大領悟力 

增進知覺力 

增加秩序性 

增益學業與工作表現 

身體健康方面 

降低高血壓 

防治慢性病 

減少焦慮與壓力 

消除失眠 

逆轉老化 

提供比睡眠更深的休息 

行為方面 

增進自尊心

增進與別人和睦相處的能力 

加速反應時間 

提高生產力 

改善人際關係 

提高生活及工作情趣 

減少消沈及其他精神方面的困擾 

戒煙、戒酒、戒毒 

 

如何發揮百分之百潛能 

    心理學家說,一般人只使用心智潛能的百分之十。有許多潛意識的力量尚有待開發。 

   超覺靜坐引導意識活動沈潛進入思想的精微層面,並抵達思想的源頭。這過程啟動潛意識的動力,擴大意識力的範圍,把百分百潛能充分開發出來。 

   腦波的研究顯示,在超覺靜坐的練習中,大量的阿法(α)波從大腦頂葉擴散至大腦前葉,平均分布左右腦。在二十分鐘的練習之後,這種協調的腦波會持續一段時間。恆常練習超覺靜坐者,則在日常活動中維持協調的α波,其強度與日俱增。其至在熟睡或作夢中也不喪失。(腦電波與臨床神經生理學月刊 35,一九七三,143-151)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人在愉快、平靜時會出現阿法波,此時思路清晰、創造力高、記憶力強,對於知識的吸收、貯藏和回憶都有更好的表現。 

   在超覺靜坐中所體驗到的有秩序的整合大腦運作,是清晰思考與有效行動的基礎。隨著大腦協調性的提高,不必要的思想減少了,凌亂的思想安靜下來,這使心智能量不會無謂地浪費。每一個思想的浮現,都帶有更多的能量,更具有清楚的方向和穩定的力度,從而促成有效率、果決的行動,迅速成就目標,為生命帶來圓滿。 

   科學研究顯示練習超覺靜坐,使人的記憶力增加、注意力更集中、理解力和創造力都有更好的表現。 

   這就是體驗「超覺」對日常生活的好處。「超覺」的領域是思想的源頭。每個人每天有成千上萬的思想掠過腦際,每個思想都含有智慧和能量。智慧賦與內容,能量促成行動。思想的源頭正是無限智慧與能量的寶庫。根據創始人瑪赫西老師和現代量子物理學家的共同研究指出,創造界的「統一場」,由一衍生二(力場和物質場;四個基本力場:強力、弱力、電磁力、引力;四個基本物質場:上旋子、下旋子、荷電輕子、中微子)在彼此交互作用下,逐步構成核子、原子、分子和物質。「統一場」是掌理創造界從精微至粗顯層面的諸自然律的源頭,它是一切智慧,能量與秩序的寶庫。 

   個人在超覺靜坐中所體驗到的寧靜清醒正是這自然律的「統一場」。隨著這種體驗,更大的秩序性、組織能力、創造力和動力展現在我們的思想、行動和生理中。生命自動自發朝進化性的方向擴展。

超覺靜坐--不可思議的能量治療 

    隨著現代生活步調的緊張,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成為現代社會的首號殺手。現代醫學雖然發達但多半有很大的副作用,成本又高。因此,非藥物的治療法受到國內和國際衛生當局所廣泛推薦。過去 25 年來的科學研究顯示,超覺靜坐技術能降低高血壓,減少良性、惡性瘤的發生率,有效預防心臟病突發、中風和死亡。 

   根據 1987年第 49期《美國心因醫學月刊》所發表,針對 2000 名練習超覺靜坐(簡稱 TM)的朋友作五年的追蹤調查指出,TM者因各種( 17 類)疾病而門診或住院的比率,比沒有練習 TM 的人顯著減少很多:心血管疾病減少了 87%,良性惡性瘤減少了 55%,骨骼關節問題減少了 67%,呼吸系統問題減少了 73%,消化系統問題減少53%。40歲以上者,手術率減少了76%,住院問題減少了69%,門診次數減少了 74%。此外,最近在美國瑪赫西大學和美國加州奧克蘭健康中心針對 111 名年老的高血壓患者所作的研究指出,練習超覺靜坐的朋友在三個月中,收縮壓平均降低 11點,舒張壓降低 6點。超覺靜坐降低高血壓的效果是肌肉放鬆法和其他禪坐的  23 倍,其效用和現代醫學的藥物平分秋色,但沒有副作用,長期看來,成本大為降低。 

   超覺靜坐所提供的深度休息是一般睡眠的兩倍(美國《心理學雜誌》,1971 )。這種深度休息,溶解了身心根深蒂固的疲勞和緊張(乳酸鹽、膽固醇、尿酸等),使生理上智慧的流動暢通無阻。在練習超覺靜坐當中,個人的覺知寧定下來,經驗到一種獨特的休息而機敏的狀態,當身體極度放鬆時,心智超越一切心智活動,體驗到最簡單的覺知形式。醫學家們稱之為「第四種意識」狀態--超覺。此時意識開啟朝向自身。這是人類生理的基礎層面,也是物理學最新發現的自然律統一場。從這個層面上活化身體內在的智慧,便能重建生理系統之間的平衡。這是超越化學分子、原子層面的治療法。故稱為量子治療,啟動人體內在巨大的治療能量,來創造生命的完美健康。 

   在練習超覺靜坐當中,腦波的研究發現,大腦呈現整合協調的運作,前後左右大腦同步呈現3\波。恆常練習  TM 者,更能在日常活動中保持這種狀態,其強度與日俱增。 腦波的協調與記憶力、創造力和學習能力都有很密切的關係(《腦波與臨床神經心理 月刊》, 1973)。練習 TM 者在這些能力上的表現,都是逐年顯著增加。 此外,練習超覺靜坐者的生理年齡(聽力、視力、記憶力、反應速度和內臟機能等) 比實際年齡年輕  5-12歲(《國際神經科學月刊》,1982, 16:53-58)。 

逆轉老化

    科學家已經發現了有力的新證據,證明一種古老的靜坐練習可以減少動脈硬化症,並減緩老化的過程。發表在心因醫學雜誌最新期刊(1998 1 12 日)上的一篇研究指出,練習超覺靜坐技術的老年人具有顯著較低的血脂過氧化氫。 

   早先的研究指出,高度的血脂過氧化氫是形成動脈硬化的重要因素,它和老化過程有直接的關係。本研究的重點則是在於超覺靜坐(TM)和降低氧化壓力(自由基活動)之間的關係。 

   本實驗共有來自美國同一城市平均 67歲的 41名老年受試者,其中18名長期練習超覺靜坐(平均練習了16.5年)。 

 另外 23名是控制組,沒有練習任何正式的壓力管理技術,二組人都是年齡相當,性別相同、教育程度和健康程度類似。 

 研究結果顯示,練習超覺靜坐的一組人,在血脂過氧化氫的程度 上,比對照組低 15%。兩組人在吸煙、脂肪攝取和維他命補充量上並無顯著差異。 

 羅伯納德醫生是本實驗的主要協調人,他也是美國愛荷華州瑪赫西管理大學健康與老化研究中心的主任,他說:「這些發現指出,透過超覺靜坐技術,我們可以降低動脈硬化,並減緩老化過程,超覺靜坐顯然對神經生理的功能具有平衡的效果。」實驗資料強調意識發展對生理狀態具有正面的重大影響,諸如血脂過氧化氫等。「超覺靜坐課程顯然引發一個內在的機制來活化身體的內在智慧,使身體自我修復並預防疾病和老化。」納德博士說。 

   過去十年,美國衛生署總共揆了五百萬美元的獎金給瑪赫西管理大學的健康老化研究中心,來研究超覺靜坐課程對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效果。 

   過去幾年來,美國心臟病協會「高血壓月刊」共發表32篇研究報告,指出超覺靜坐課程降低高血壓的效果和西藥抗高血壓劑平分秋色,卻不見副作用。除此之外,在「美國心臟病學月刊」所發表的一項研究( 1996 4月)中指出,超覺靜坐技術能提高冠狀動脈疾症病人的運動 承受量和工作負荷量。 

  • 可參考心理學課本第五章第五節 p.204

四、結論

創造力存在於每一個人。它並非存在於社會中、學校裡、政治制度或商場…….,而是存在於你和我。每個人都具有創造的潛能,但是我們若不適當地滋潤及練習我們的創造力,它將失去活力與敏捷性。畢竟要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創造力的人,是一件終身追求的事。想要更具創造力,只需稍加努力,培養信心,做些練習,或更加留心地尋找問題以及不同的解決方法,則我們每個人皆可發展創造的潛能。

要更富有創造力,必須要能夠考慮新的可能性、不同的構想,以及不同的問題解決方式。當我們覺得某種新穎的想法是對的,那麼就去做吧,不必再保有那些無用、單調和猶豫的老習慣。

培養創造力的方法很多,譬如變化我們週遭的環境、事物、閱讀材料、嗜好、運動、行為、習慣……等等,就像是變換工作地點與性質、經常在不同的餐館吃飯、多認識不同背景的朋友、閱讀不常接觸的書籍報紙或雜誌、嘗試新的嗜好和運動、改變長久以來的習慣…...甚至是幫助別人使其更具創造力。無論是用新奇或平淡的方法來培養創造力,皆可收到效果,使你有新鮮感、朝氣和活力。

社會的改變是必要而且必需的,而創造力不能與現實社會脫節,但它也不是只應用於緊急情況。事實上,創造力是一項工具,透過它,我們可以有信心地說:「我是有用的人」,「我覺得有對社會貢獻的需要」,「將來的生活渴望比現在更好。」應用創造力可以克服商業上、政治上、藝術上和個人生活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為了不使人類只是一味地去適應改變,具有創造力的我們,必須控制及引導改變,使其對人類的福祉有所裨益。

獲得創造力的機會其實很多,全靠自己去發掘與培養。創造力並非是一種「全有或全無」的狀態,只需花點心思去認識它,你就擁有了它。

  • 參考書目:

西

M i c h a e l G e l b

D r . R o b e r t O l s o n

C a r o l K i n s e y G o m a n

: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