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領導流行 百萬宅男宅女 捲起新消費革命
2007-08-30 記者:李雪莉

「宅世代」的主角
多集中在四十歲以下、
受Web2.0薰陶的一群世代,
他們掌握台灣未來十年的
生活、消費與流行走向,
宜家、愛迪達、BMW等企業
紛紛瞄準宅男宅女們作行銷。


這群與實體世界既近又遠、默默主導虛擬世界的宅族,究竟有何特色?
是怎樣的外在環境與內在渴望,造就台灣宅世代的到來?

一八九公分、九十公斤、頭髮蓬蓬捲捲的Magician(網路暱稱),正用大手觸碰電腦中間的紅點,輕巧在鍵盤上打出「安安」;另一頭像是高中生的網友回了「安」字及微笑符號,然後熱烈討論起音樂。

五年級生的Magician是音樂界名人,曾製作張震嶽、伍佰等人專輯、有「流行音樂教父」之稱,現在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平台「中子創新」的執行長張培仁。

他每天工作十二小時、有開不完的會、見不完的人、還有一大堆不得不去的派對。但只要有時間,那怕是十分鐘、半小時空閒,他就下意識躲進「宅」(私人)的空間裡,也許是咖啡店、辦公室、飯店,然後連網上YouTube、瀏覽網站與聊天室,觀察年輕人創作走向。

「很多人會覺得我『宅』不起來,」點燃一根Mild Seven,張培仁用的詞彙明快、簡潔,活脫是個網路人。「但我還真『宅』,」說起話來像一位二十歲年輕小夥子。

誰是宅世代的主角?

許多四、五十歲的上一代常抱怨下一代愈來愈「宅」,認為「宅男宅女」是孤癖、沈迷網路或次文化、不擅社交的社會邊緣族群。

事實上,宅,已經成為一種全球,也是台灣新的生活方式。宅,甚至可以是新時代競爭的潛能。

「二十世紀製作人決定誰是明星,如今我們處在人類歷史上『知識宅』最多的時代,是人民抉擇潮流、明星,」他從近來星光幫藝人,透過網路討論版、YouTube十倍速傳播而爆紅,有感而發,「不只音樂工業,各行各業都從創新的前端轉為流行的後端。我們現在被這群宅的喜好、品味所決定。」

宅世代的主角多集中在四十歲以下、受Web2.0薰陶的一群世代,包括人數至少百萬以上的青壯年、青少年及小孩。他們可能就在你的周圍,你的同事、7-ELEVEN店員、甚至總機小姐。他們習慣與自己獨處,但需要MSN或電郵與人互動、喜歡以iPod或遊戲機打發時間,或是每天固定瀏覽社群網站或接收第一手訊息的習慣。

宅世代有其光譜,有人宅得成為隱蔽青年,但也有愈來愈多人宅出特色與競爭力。宅出競爭力者,是對影像敏銳、資料蒐集力強、有種永不滿足的研究癖與向上心,還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欲並喜愛分享。

宅世代預告的是未來五年到十年的生活方式、消費型態、文化品味,他們雖自成一格,但他們的數量、能量目前已厚實到影響我們的品味、消費行為、甚至改變企業和民主的運作邏輯。

有眼光的企業、國家已先行向宅世代佈局。

台灣起家、紅到中國的網路社群、有六百多萬會員的「愛情公寓」,已吸引宜家(IKEA)、寶僑等企業,上虛擬世界向宅男宅女們行銷,賣起虛擬沙發、線上洗髮。BMW則瞄準台灣十八到二十二歲遊戲宅,在休閒線上遊戲「跑跑卡丁車」裡,賣起虛擬的Mini-Cooper。

提早經營年輕消費者外,福特資深品牌經理蘇嘉明更覺得,「他們(宅族)的一句話,比電視廣告還具說服力。」

網路世界由宅族發號施令

為什麼企業、政黨等實體世界的主宰者,也意識到在宅族活躍的網路世界,只能由宅族發號施令。

從台南崛起的Mobile01,是一群科技宅男組合而成的3C社群評論網站,每天平均瀏覽人次超過二百六十萬,四年內站穩華人市場。

他們的威力已讓華碩等大廠的PDA手機上市前,選擇在Mobile01做第一手曝光與測試,由業餘科技宅男測試機種,寫評論報告、張貼網上分享。企業發現,科技宅的背書,有助於品牌認同與銷售。

連政黨也意識到這股宅勢力。

不久前,美國CNN與YouTube合作,由網友向民主黨候選人麻辣提問,像是問候選人喜不喜歡身旁的對手。數位大國南韓最紅的社群網站「Cyworld」,目前有二千二百萬、近一半的國民在上頭生活,這種力量,連首爾市長吳世勳、南韓大國黨前主席朴槿惠都有虛擬小窩,與人民互動。

台灣的兩大黨和兩位總統候選人,也積極透過部落格寫日記、累積人氣。
是怎樣的外在環境與內在渴望,造就台灣宅時代與宅世代的到來?

網路、3C、國家科技力 迎接宅世代

網際網路是宅世代全面引爆的關鍵。網路對宅族,像空氣,也讓其生活走向物理空間的「宅化」。

四年前,全台上網人數一千兩百萬不到,今年,全台上網人數已突破一千五百萬;網路族平均每週上網超過七小時者,達六八%;而每週上網超過二十小時(每天上網約三小時)者也有三六%,但六年前,這個數字只有八%。

宅族不只在網上工作學習,更在網路上生活。幫已故網友辦網路告別式、在「愛情公寓」虛擬同居。

《魔戒》三部曲譯者朱學恆,是最典型的宅男。

朱學恆每個細胞都宅。可以待在五坪大的臥室,好幾天不出門也不覺無趣;房間裡成堆的漫畫、模型、還有最紅的玩偶Keroro軍曹陪伴。

但他的朋友很多。部落格一更新,兩岸三地就有三、四千位網友瀏覽。他吸收資訊的速度讓他覺得,「幹嘛要出門呢,沒有理由得和實體世界的人建立關係。」

就在這間臥室裡,朱學恆建立了開放式課程網站、集義工之力譯MIT課程。但朱學恆宅的代價是,六年來胖了二十公斤。

Web2.0、數位相機的普及,也強化不可逆的宅潮流。

Mobile01執行長蔣叡勝發現,這世代是眼見為憑,照片的分享使宅人們更黏著網路。「好像只要看到圖片,就親臨現場,吃到一碗好吃的冰、像自己環島一趟,還不會痛苦或花時間,」三十二歲,從專科就很宅的他形容。

寂寞的心靈渴望被注目

宅世代是先進國家的現象,更有台灣脈絡。原因是,宅,是維繫台灣科技競爭力的必然產物。

朱學恆指出,過去二十年台灣集中發展資訊與電子產業,大量人才投入二類組,出現交大等「宅男大學」;那些學生在校所受的訓練與接觸的環境,都是一個人面對網路、技術,讓人宅化。

過去宅男多,現在宅女因市場需求也增加。「國家的需求創造了他們,」朱學恆大膽分析。

但,從字面、空間都很孤立的宅世代背後,其實是個人主義走向極致後的展現。

八月中旬週末,網路部落格主、三十歲的史丹利在信義誠品書店的簽書會擠滿兩百人,許多是他未曾謀面的網友。

三年前,為了殺時間、排遣工作的不愉快,他不經意寫起部落格。史丹利說他在網路世界創造出很不同的人生,「我可以暢所欲言,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或是得罪誰。網路填滿我的滿足。」

他的網站曾一度掛掉,不消幾分鐘,馬上有網友寫信問他怎麼了?

「我突然意識到網站那麼多人看,原來我也能有影響力,」他說。

和部落格上的史丹利相比,他本人有些羞澀、不多話,卻因為網路人格成名,在實體世界兌現他的才華與名氣,兩個月,書賣了上萬本。

不少部落格與討論版就像宅族們的客廳,每天不進去就混身不對勁,看起來寂寞的宅族,在這兒找到工作以外的生命意義。

特別是年輕一輩看待自我的價值,與求溫飽的上一代不同。在快速變化的時代、在寂寞的社會,他們渴望被聆聽與注目。

奧美整合行銷品牌發展總監籃雅寧觀察,這一代年輕人很愛成名,會比賽網頁瀏覽人次多少。

「他們從小到大都是注目的焦點,習慣接受別人的眼光、稱讚、愛,現在長大後,他們要更多,」她道出宅族們的心理需求。

他們也許不是實體世界的主角,或他們的特點與才能無法在現實世界發揮,轉而於虛擬世界尋找舞台。

尋找We矛盾的需求

舞台,有的是互相取暖、無意義的打屁聊天;但也存在有意義的分享。三十四歲的鄭保志是台灣最大的鐵道迷網站的站長。台灣鐵道網成立四年,目前已有兩萬名會員。

「像慈濟一樣,我們有很大的分享與組織動員力,」鄭保志說,還曾吸引新加坡、美國華僑坐飛機到台灣,參加網聚。

有的人無法理解宅族們力排萬難參加網聚。但一位火車迷在平凡的辦公場合談起他的莒光號火車頭蒐集,換來的也許是淡淡的回應。但他卻可能在網路上找到數百位同好,共同探討莒光號的歷史、烤漆、車燈等細節。

同時渴望孤獨與群體的生活,這種交雜自我與群體的矛盾,是後現代社會極度分化的結果。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鄭陸霖以時下流行的iPod、iPhone轉喻,「脫落的個人對小i感覺很親切,那是生活的一部份,但過不久,wii(we)又紅了,因為寂寞的人們渴望群體。」

於是,宅族渴望沒有包袱的歸屬。網路正符合「要孤獨可孤獨,要熱鬧可熱鬧」的特性。

有人可能會問,難道實體世界找不到同好嗎?
一來同好難尋,二來數量不足,三來,真實人生總是戴著面具,有太多道德判斷。

相信實力主義與多元品味

除了殺時間或分享,對部份宅族而言,虛擬世界更是理想與才華展現的場域。
網路是比現實生活更公平的競爭舞台,只要夠熱血、用功,就有機會打破學歷與位階,得到掌聲。

三十歲的徐子涵就是個例子。他是台灣最早加入維基百科的用戶群之一,編號七十九,他也是台灣百大部落格格主(四年內累積兩千七百篇文章,平均每天寫兩篇)。

他更是全台灣最年輕的重型機車宅,十五歲就騎機車橫越澳洲大陸;他宅到對各國重型機車的歷史、路線與地圖,瞭若指掌,更建立台灣機車旅遊的本土論述。

實體世界的徐子涵只有高中學歷(因修不到想要的課,自願從師大英文系休學)。卻因很認真讀書、甚至每天瀏覽五百個網站,宅得夠跨界(跨地域、跨知識領域),把實體生命活得精彩。

像徐子涵一樣,成為業餘專家(pro-amateur)、豐富在實體外的人生,是苦悶工作者或學生在宅世界的自我實踐。

交大土木工程系大三學生劉士瑋從小是動漫迷,他經常在討論版上告知網友最新的情報,速度比台灣的動漫雜誌還快;「雖然只是早兩個星期的時間差,但被尊稱大大(達人),很有成就感。」

許多宅族對喜愛的人、事、物有超乎常人的耽溺,就是期待成為該領域的達人,得到成就感與掌聲。

強調實力主義外,網路世界的豐富,更滿足宅族多元文化與品味。

以往鑽研動漫、電玩、火車、3C產品的宅男宅女,容易被指稱是玩物喪志、無意義的頹唐;但二十一世紀宅時代裡,不管是小到Zippo打火機、各式音響、某年份的紅酒,宅族都能跨疆界、跨性別、跨階級的串連,不再邊緣。

大眾文化與菁英文化平起平坐,讓宅系生態比前幾個世代的文化都要豐富。

業餘達人滲透企業、國家

百萬宅族帶動的是新價值、新生活型態,很多人開始研究,他們現在與未來對社會的具體影響。

《天下》特別與「東方線上」合作,從「東方線上」資料庫進行兩個群體的初步分析,以大量使用網路或電玩(每星期使用二十五小時以上)為實驗組,另一群是平均使用者。結果發現,前者的購物方式、生活習慣、人生價值都明顯與一般族群不同。他們的人生態度趨向享樂、獨立生活,比常人更強調獨特性;而他們對公共事務也有較明顯的熱忱。他們曾經網購的比例接近四成,一般人不到兩成。

以網路購物行為為例,宅族正改變大眾的習慣。

七年間,台灣網購市場從九十億台幣,至今超越一千四百億。而網購行為從個體購物已轉變為社群購物;資策會分析師周文卿觀察,十五到三十四歲網友中,七○%購物前先瀏覽社群的評論,再抉擇商品。

這表示宅族的影響力滲透你我,也影響賣商品的企業。

原因是:宅族是最挑剔的業餘專家,在這個「懷疑者的年代」,無利益糾葛、有信譽的公正第三人,比企業主和廣告主更有說服力。

咖啡討論版上,同好們從中南美洲共購咖啡豆;甚至美食版還曾出現,在實體世界快倒閉的餐廳,被網友挖掘而重生的個案。

掌握網路發言權的特性,使企業直接瞄準宅族基地,像直接進入社群網站佈點,有效向宅族行銷。

宅男宅女還有一種被忽略的能量:企業的研發大軍。
以台灣的電玩產業為例,目前上線前都會請玩家除錯(debug)、請玩家提供角色、劇本的意見。
面對宅時代大批的業餘達人,企業與國家該擁抱還是拒絕,將是要重視的課題。

宅時代的反思

宅時代,當然也隱藏危險。

有人因為宅而忽略實體世界該扮演的角色、責任,務「虛」不務「實」,變得虛無,成為消極被動的螢幕族,無法與實體世界交流。

甚至,日益增加的小宅男小宅女,在判斷力不夠成熟、實體生命經驗不夠厚實之際,如何教育他們善用虛擬世界的平台?

宅世界裡的競爭,是相當激烈的。像Mobile01、張培仁、徐子涵、朱學恆等,跨越時空、年齡、疆域,成為網路意見領袖,又回過頭震撼實體。

「我宅,故我在」,當世界的遊戲規則逐漸改變,從個人、企業、國家,都要開始重新思考,怎麼成為宅時代的贏家,宅出power?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95  絲路行  (任職廣告公司時汽車廣告拍片勘景)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倘若到頭來

一場空

可是

因為這樣就不努力了嗎

當然不是如此

除非



本來就是你的追求

生命

無論如何

總還是要有方向

要有重心

要有追求

在真正經歷之後

才有甘甜

才有酸苦

才是值得

才非枉然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不是 每個人的追求都會一樣 都要一樣
不是 別人追求什麼 我們就追求什麼

自己的特質是什麼
自己的興趣在哪裡
自己的方向是什麼
自己的能力在哪裡

先認識自己 了解自己 確認自己
之後 你的路便一路展開...

不斷
傾聽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
不斷
知覺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

一切是學習
一切是修行

你 終究會找到自己的路而有所成

加油吧 也祝福你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儘管這個世界曲曲折折彎彎扭扭 分類:未分類資料夾2007/07/01 11:33

我寧願相信這個世界充滿了變化與樂趣

值得一再的探尋再探尋



儘管面對人性

變化莫測 千奇萬種



我寧願相信人的本性始終都存在著一些善良

讓我們依然愛了會再愛



探尋是一種擴展

愛是一種力量



一切正向看

世界是正向

人性也是正向

是吧



************************************



才於上星期五晚上 在公司門口碰面的新鄰居

一對剛剛搬來 先生是日本人 太太是台灣人(還有一個念幼稚園的小女孩)

先生任職軟體公司 甫派任來台



才一個週末



今早 門口就聚集了一堆警察與人群

據說 一家三口 瓦斯中毒 走了



欸 才剛見面呢



老天 為什麼這麼冷酷無情

輕易的就收回他們如此年輕的生命



死神 死神

你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是什麼



????????????????????????????



*********************************************

急著做這 急著做那 我們是否錯失了什麼



在這個

腳步加快競爭増劇 資源訊息充斥流傳的社會

我們常身不由己

浮現出

快速慌亂的心

急衝加重的腳步



急著了解

急著判斷

急著決策

急著評論

....



在不斷飛進的速度中

我們漸漸失去了從容 優游 餘裕沉穩 祥和 寧靜...



生命是掌握在你手裡的 生活的樂趣也是



雖然有時你難免無從選擇 而必須隨著轉啊轉

但絕對還是有空間 可以選擇是要快還是慢



所謂浮生偷得半日閒

不是嗎



************************************************

忠孝東路的木棉花開了,而我選擇交錯而過...



人和人的緣分

有時真是叫人摸不清



在一起就是緣分

有時是情深意濃

有時卻是磨難開始



不在一起也是緣分

因為距離而有所吸引

也因為分開而終結可能之良緣或可能之孽緣



兩情相願 情投意合

是件好事

但能長長久久 更見情份真摯深厚



情若只是單邊敲鼓 遲遲未見回應

也該收手 也該放手 莫去強求



除非心難以

磨滅或褪去那始終縈繞的深情的感覺

就算持續付出

也得時時提醒自己莫擾人莫傷人



今週刊這期訪問了大塊出版郝明義

最後引述了他說的話--

人一定要有一個自己所愛的人一直在心上

有個人在心上

你更會回頭對你心愛的工作

產生一些不同的感情

我這樣覺得



96/3/25



命裡有時終須有 命裡無時莫強求...



人生際遇誰料



有時心中無求

他卻從天上掉下來



有時拼命追求

讓你得不到就是得不到



追求得不到

追求可得到

不追求也得不到

不追求也得到了





有時盡力了就圓滿了

不用太在乎結果



追求你可以追求到的

總是理想的結果



生命 就是要勇往直前



除了勇往直前

你還會有其他選擇嗎



如果沒有

專心認真的努力吧



人生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就算有

也是很虛 很不踏實



生命

就別耗費在無謂的強說愁的情緒困境內



忘了面子 心更遼闊

別了情感 海闊天空

是吧



人事本就紛擾,毋寧心向自然





是相對的存在

所以產生情感相互的交流



有時是順暢 情生 意綿 相契...

有時卻好生困擾 不解 誤會衝突...



有時說者無心 聽者有意

有時解釋再三 鴨子聽雷

有時南轅北轍 難以溝通



倒不如 放他下來 擺在一邊

把心情轉到大自然

專祝看看"藍"

仔細瞧瞧"綠"



萬紫千紅

千變萬化

多采多姿



比起人

更不會來干擾 煩亂你的心

不是嗎



**********************************************************

面子 面子 甩開吧...



常常

我們不自覺的

為了面子的問題而做無謂的收斂矜持 克制 不前



事實

面子真的這麼重要嗎



別人的看法 真的就會阻絕了我們前進的心嗎



有時 是不用理會別人如何想

偶爾 徹底的甩開面子一下



循著妳內心真正的聲音

做妳真正想做的

而且值得做的事



想妳會更快樂



當看到非洲的戰禍頻仍,我們何其幸運生活在台灣 ...



昨日中時林博文撰寫的一篇

尼羅河為非洲的殺戮哭泣

舉述了

*盧安達80萬圖西族被殺

*剛果內戰15年來死了400萬人

*蘇丹21年內戰20萬人喪生

*蘇丹與西部之衝突4年走了45萬人

....



何其可怕的數字



我想不用我多說

我們是很幸運在台灣這樣自由自在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精神官能症---



這是心理學家們

研究人類心靈與行為所獲得的一個大致的結論



的確

大家不正是

在正常與異常之間游走嗎



當面對外在的環境或與人的互動的刺激下

或面對自我時

總是會有順利與困頓的時候



若在控制的範圍內

尚屬正常

若稍微離常

不是更能顯現非凡的成果

就是更展現出深沉的痛楚



還是唯一的辦法

不論遇到任何的狀況

唯有堅強自己的心

才能安渡過生命的高低潮 起落期興衰時...



怕什麼 ? .....



人的心靈

總免不了在深深處有個脆弱的角落

甚至

掩藏的很好

不為人知



這就像個

身旁後長長的影子緊緊跟隨



角落的心事

放著是一種辦法

沒有得到很好的排解時

他便在那積塵積垢

終至影響我們所有



心 要隨時翻起來看

掃一掃

不該留的 就斷然捨棄

似留非留的 就將他好好清乾淨重現一種清新與篤定

想留的 就好好的珍惜 好好的保存著



怕 並不是一定常常存在那的

同樣的擔憂 恐懼 煩愁 怨忌憎恨...

是可以一步一步的 化解



聖嚴法師不是說過

面對他 接受他 處理他 放下他

這樣 很快的

心中那個陰影就漸漸褪去



究竟 生命中的信仰是什麼 ?



有人信仰宗教

有人信仰慈悲

有人信仰奉獻

有人信仰真愛

有人信仰快樂

有人信仰政治

有人信仰正義

有人信仰和平

有人信仰真善美

有人信仰人生以服務為目的

有人信仰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而妳是否想過

妳這一生最重要的信仰是什麼嗎



他會一直引導著妳的生活不斷朝此目標前進

而最終形成妳這一生



信仰

也可以說是人生觀 價值觀 人生最終目標



若有目標可以依循著前進

人生該是美好的

不是嗎



**************************************************

懂得捨 也做得到捨



這年紀了

要學習的還是很多很多很多...



懂得捨 也做得到捨

懂得忍 也做得到忍

懂得聽 也做得到聽

懂得諒 也做得到諒

懂得融 也做得到融

懂得寬 也做得到寬

懂得暖 也做得到暖

懂得退 也做得到退

懂得讓 也做得到讓

懂得引 也做得到引

懂得出 也做得到出

............................



人生 太多的學習 一生 也都學不完



藍藍的天 青青的草原....



是很幸運的

有這麼一次機會



和中日台工作人員

一夥人前往絲路為即將拍片的Toyota Corona

做拍攝前勘景



從新疆烏魯木奇一路開車

經過一個星期的車程

終於來到內蒙古呼河浩特市



選了附近一個草原

驅車前往

迎接我們的是著蒙古服的男女接待人員

還有那 蒙古著名的馬頭琴 蒙古的音樂歌唱與舞蹈



愛極了

那嗓音清澈而高亢嘹遠的歌喉聲

讓人心情瞬間極度的暢活



進入草原 置身草原

世界全被拋在腦後了

只是專注而全心的凝視這美麗迷人的風光景緻



難怪

難怪這會孕育出那南征北討 建立大疆域的成吉思汗

我真的是了了...



*******************************************************

但願 是海的兒子...



不記得

什麼時候開始喜歡海的

也不知道

為什麼會喜歡海



小時後最靠近

住家旁新竹城隍廟的可以看海的地方就是南寮了



也許是因為

長期生活在熱鬧的都市地區裡



一見到海

就是海水 天空 沙灘 樹林.....

迥異於城市的種種景象

觸動了心吧



當兵時

很幸運的抽到花東地區野戰部隊



再一次靜諡而深深的看到一大片遼闊的太平洋

是怎麼也無法用眼睛把他全部看進來



而隨著海浪波濤

屢屢在奔馳沿海公路的客運上

忍不住的開啟車窗對著大海大聲而無掛心的縱情高唱

彷彿急想將心中壓耐許久的情緒徹底給釋放出來



看看海無限遼闊的胸襟

聽聽海一波一波的優美聲籟



總覺得世界就這樣寬廣了起來

而動人的海浪聲也似乎挑撥起心頭的琴弦

一曲目一曲目的傳送開來



夠了

生命如此浩瀚而又能譜出扣人心弦的樂音

真有什麼遺憾嗎

若有

我想早就遠遠的拋諸腦後了.....



看看天空的雲 聽聽吹過的風 聞聞土地的香....



有時

置身人群

真有說不出的一種感覺



抬頭看看 藍藍多變化的天空

傾耳聽聽 溫煦多柔清的和風

俯地聞聞 廣袤多厚實的泥土



人生

除了人

還有大自然的接觸

讓人更醉心 更迷戀 更融入



別忘了

偶爾脫身人群

去戶外好好好好的走走





男人女人 , 注定了就有差異....



男人 有男人的宿命

女人 也有女人的宿命



若不了解 彼此間的差異

注定就要演出 一個又一個精采的故事



再怎麼樣

男人不是女人 所以就是不了解女人

女人不是男人 所以就是不了解男人



若沒有 一顆包容體諒的心

彼此間的相處就是 高潮迭起九灣十八拐



而人生

豈是只有男人女之間的事

感情

又何需放太重 想太深 做太多



進一步 可以情深意濃

退一步 可以海闊天空



人生啊 暢懷就好 又無關男女....



********************************************************

滄海一聲笑,笑盡人間....



人生 有時真的是需要 笑一笑 , 只為轉個心情啊...



滄海一聲笑, 笑盡人間 競名逐利

笑盡人間 為情痴傻

笑盡人間 悲歡離合

笑盡人間 喜努哀樂

笑盡人間 年輕輕狂

笑盡人間 老態龍鍾

笑盡人間 鑽牛角尖

笑盡人間 忌妒冤恨

笑盡人間 誤會重重

笑盡人間 重利輕義

笑盡人間 沉重抑鬱

笑盡人間 汲汲營營

.........................................



可笑嗎 不可笑 不可笑嗎 可笑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人都有情緒 盡量正確的釋放出來.....
2007/08/02 13:42

沒有完全十足的保證

一定要怎麼樣怎麼樣

因為事情可能較複雜

各自也有各自的情況

當通通受不了時

就把他發洩出來

這絕對比憋著好

有時是要理性

有時不免感性

了解你的人會諒解

不了解你的也不用理會他

這個競爭急躁追求績效的社會

可以想像的

衝突免不了

情緒免不了

衝突或情緒

有時更坦白 更實在 更沒有虛偽

這就叫---"建設性"的衝突 "建設性"的情緒



工作 難免忙碌...
2007/08/02 09:39

為了生活

為了實現一種價值

工作是必然

必然需要.....全力以赴

然而工作

也非全然順遂

忙碌

壓力

緊張

困難

競爭

績效

情緒

衝突

........都會

看你

看得開 放得下 調適得過來嗎



有時 看著來來往往的人--- 路有不同 各有所獲
2007/08/02 04:58

三不五時

總抽個空

坐在誠品敦南前的門口

看著進進出的男人女人大人小孩....

有時會

想著這麼多人

怎麼沒認識個半個 這些人從哪裡來 是什麼 做什麼 他們的故事是什麼...

就像工作間斷時

會想起個身 挺個腰 擴著胸 好好的 慢慢的 感受吸氣時 吐氣時的滋味

也像走路時

碰到紅綠燈

偶爾想抬頭看看雲

現在是怎樣的變化著

時光匆匆

為了生活

我們常常忙著趕路

有時忘了或不免錯過了其他

---總是不得已的

難而

沒有對錯

各有各自的收穫吧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07/24 14:39

不可否認
性格影響了大多數人大部分的一生
是靜 是動
是剛 是柔
是急 是緩
是悲 是樂
.........

性格
隨著成長 隨著歷練 隨著角色一天一天改變(社會性)
但最根本的性格始終不變(本性)

如果調和了本性 社會性
人生常幸福

如果本性 社會性截然不同
人生常辛苦

深層認識你真正的本性
再去追求 實踐 完成契合你本性的社會性
這也是人生重要的事情之一吧


常常不免存在著兩個相對的性格
這相對的性格也一直相互的"交戰"著

如果 調和了靜動
如果 調和了剛柔
如果 調和了急緩
如果 調和了悲樂
...........
人生也就成熟了

本性 社會性之後呢
是否擁有創造性 顛覆性

一種人
是循序漸進 邁向所謂的"成功/成就"
一種人
是打破次序顛覆傳統 創造"驚濤/駭世"

顯然易見
多數人屬於前者
若是後者
顯然是一場"豪賭" 一種"冒險" 也是一種"勇氣" 更是一種"逆俗"

擅用前者
片刻端出後者
生命多少是屬於那種"穩健"或是"精采"吧

你的選擇 你的做法呢???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07/25 15:51

生活中
常會面臨很多選擇或決定的時刻
有時有充分的準備
有時是瞬間突發的逼迫

無法忽略
也難以避免

這一念
有時影響重大 影響深遠
有時則只是單純 做一個選擇 做一個決定

如何讓影響重大的抉擇
免於偏差
有所適切
有所準確
一切不就是來自"平日的修行 練功 體悟與學習"

所謂養兵千日 用在一朝 所謂臨時報佛腳 狗急跳牆
孰是孰非 道理很清晰

有些事的確
預先可以 也有時間作功課 作準備
想你也明瞭

誠摯祝
平日的你加油吧 抉擇剎那間的你成功吧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07/25 18:27

每個年齡
都有可貴之處...

年輕
有年輕的青春 創意 歡笑 活力
年長
有年長的經驗 智慧 微笑 練達

而我現在
在這個大一點 不小的年齡(100的1/2)
如此這般---
年輕的歲月我走過
名利(雖不是大的)的滋味我嚐過
起起落落冷冷暖暖進進退退的過程我經過
悲歡離合的生命我體會
人生的真相我粗略

五十知天命 多少有道理

願你也喜歡你現在的年齡
好好珍惜它...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中 " 工作 學習 情感 "大概就主宰了大部分的人生

"工作"中 包含了能力 經濟 名利 權勢 價值 成就感

"學習"中 從小到大始終不停的接觸 認識 了解 運用

"情感"中 不論自己與自己 自己與他人的親情 友情 愛情 生離死別愛恨悲歡...之情

此外 交錯融合了 " 信仰 藝術 運動 自然 "構成了人一生全部

"信仰" 不論是宗教(釋佛道 基督 天主 伊斯蘭... )非宗教(信仰愛 真善美 真理 正義 和平....)

"藝術" 對文學 繪畫 音樂 舞蹈 戲劇 建築 設計 電影 科技....的興趣與投入

"運動" 從呼吸 氣功 太極 瑜珈 散步 跑步 爬山 游泳 翱翔....到籃球 羽球 足球 棒球....的喜好及參與

"自然" 旅行 天 地 山 水 都城 鄉鎮 森林 原野 平原 河海湖沙 植物 動物....的接觸與體驗

忘卻 悲傷 苦痛 沉鬱 憂悶 怨恨 哀愁 憤怒 失望 忌妒 不耐 恐懼.....

多一些 積極 快樂 喜悅 專注 認真 用心 欣賞 分享 關愛 付出 和諧....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科技進步
隨著網路擴張
資訊滿天飛飛飛

一台電腦
不僅跨越時間 跨越空間
更涵蓋了郵局電信電視出版傳播遊戲通訊電影音樂聊天交友購物交易工作....太多太多的功能

正因為如此
我們難免會迷失徬徨或困頓在茫茫的資訊大海裡

探詢資訊 認識資訊 了解資訊 選擇資訊 運用資訊 我們將大大的蒙受其益
忽略資訊 迷惑資訊 誤解資訊 不當資訊 濫用資訊 我們也將大大的落入歧途(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

如果你清楚自己所想所要所願
如果你善用智慧知識努力實踐

電腦及網路帶給你的將是全然不同的嶄新世界

最重要的
人生絕非只有電腦只有網路
還有人 還有動物 還有自然 還有.....的其他生命樂趣
好好去探尋 發覺 投入吧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07/17 05:35 記者:周琪霏/整理報導
這些大家眼中的「大好人」,或許人前表現開朗樂觀,其實心理上已經慢慢染上許多複雜的情緒過勞的因子了。第一種情緒過勞因子是「壓抑」,源自於想要維持自己在大家眼中高EQ的形象,所以就算感受到任何負面的情緒,也絕不允許自己表現出來。

第二種情緒過勞因子是「內疚」。大好人潛意識中把自己當成是觀世音菩薩,以為自己可以幫助每一個前來求助的人,一但發現自己無法幫助對方,心理上就會感受到十分內疚,責怪自己當初為何不多做一些努力。

大好人易患的第三種情緒過勞因子是「沉溺」。由於幾乎每天清醒的時刻,情緒都處於壓抑以及內疚的負面狀態下,因此對於其他情緒的表現以及感受力變得越來越不敏感。

聯合心理諮商所 邱永林 心理師指出,這些身心症狀在精神醫學上並沒有明確的病名歸類,通常也很容易被診斷為憂鬱症。但是如果以抗憂鬱症的藥物以及心理療法治療患者,並無法獲得良好的效果。又因為這些症狀以及成因與「慢性疲勞徵候群」(過勞症)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我們可暫時稱它為「情緒過勞」。

與工作過勞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心」改變情緒過勞對我們健康的衝擊。這包括4個對自我認知以及行為的重新檢視與調整:

1. 找出導致情緒過勞的不合理認知:「我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失望」、「每件事情我都必須做到完美」、「我千萬不能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這些都是導致情緒過勞的自我對話。

2. 以新的合理認知替代過去過去不合理的認知:相較於上列的不合理認知,逐漸以這些內在對話替代。「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有些事情我只能盡量去做,但後果不是我能控制的」。

3. 對自己的情緒忠實:從大好人的臉上,我們彷彿只看的出幾種「完美的」表情。但事實上,只要不傷害他人的情感,在適當的情境之下展露情緒,會讓旁人覺得你更真實。

4. 善用自己的正面情緒:臉部表情專家告訴我們,我們的面孔雖然只有44條肌肉與2根骨頭,但卻可以製造出超過7000種不同的複雜表情!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小看了愛

當你置身戀愛之中時
不也常會做出異於平常的舉動嗎

當你為人之母的那一刻起
不也同時孕育了耐心包容照顧小孩 甚至奮不顧身的力量嗎

當你確定了心中的方向時
不也會不眠不休 不計橫逆阻撓 勇敢的往那個目的地一直前進嗎

當你與最切身的家庭與工作密切聯繫起情感時
不也是會盡最大的力量去履行應該恪守的責任與義務嗎

這一切
來自你心中的那份熱情 那份愛

建立這份熱情 這份愛
就是
徹底建立對人 對人生
正面 積極 樂觀的信心與態度吧
(當然 不是每個人都會被看順眼 也不可能得到每個人的喜愛---那些 就放他去吧 別讓他擾亂你的心 不值得的)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都會面對到低潮或
不順遂的時候

一定要打起精神
拋掉無謂的情緒或鬱卒

不用費心去理會他人
無聊的閒言閒語或刻意的打擊毀謗

埋首專注 認真 執著的投入
妳/你眼前認為該做 當做 必須做的事

時間 最後自然會證明一切

千萬記得
也別忘了常常提醒自己
永遠不要放棄心中那個理想 心中那個希望
它絕對是支撐你度過難過 幫助你重新獲取新生力量的源頭

相信自己
相信時間
相信付出
相信上蒼
種下好因 收穫好果
祝福你們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許

需要一次一次的去試探 一次一次的去焠練

當問題來臨時

你的經驗就會幫你做分析

你的直覺就會幫你做判斷

得失心

也不要放太重

患得患失

是件辛苦的事

永遠不要

放棄了學習 放棄了思考 放棄了行動

 

hmy19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